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0246(2022)10-0193-06 一、文献回顾与问题提出 贫困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共同面临的问题。联合国在《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指出,消除贫困是实现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①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直把消除贫困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扶贫开发模式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2020年,中国的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进入应对相对贫困问题的减贫治理新阶段。为此,学界围绕相对贫困时代的减贫机制进行了研讨。张琦指出,2020年后我国的减贫战略应由集中性减贫治理向常规性减贫治理转型。②王立剑、代秀亮认为,2020年后的贫困治理应回归社会救助本质,营造新时代大贫困治理格局。③何秀荣认为,2020年后运动式反贫困应向常规式反贫困转型。④王一指出,2020年后需要构建常态化反贫困制度体系,推动贫困者实现有效的社会参与和社会分配。⑤叶兴庆、殷浩栋指出,2020年后需要构建缓解相对贫困的政策体系。⑥唐任伍认为,构建常态化、制度性的长效机制,是治理相对贫困的一种必然选择。⑦凌经球认为,2020年后迫切需要实现以可持续脱贫为导向的贫困治理战略转型。⑧万国威认为,随着精准扶贫政策红利释放和原有扶贫资源重组,建立合理而有效的扶贫开发常态化机制迫在眉睫。⑨综上可见,脱贫攻坚战目标任务完成后,构建常态化减贫机制已成为学界共识。但已有研究并未针对常态化减贫机制进行充分论述,缺乏对常态化减贫的科学含义、转型趋势、政策指向的系统阐述。本文将围绕共同富裕实现进程中常态化减贫机制的科学内涵、运行逻辑、转换趋势、构建路径等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构建中国式常态化贫困治理体系提供参考。 二、共同富裕实现进程中的常态化减贫机制的科学内涵 1.共同富裕实现进程中的常态化减贫的概念界定 从政治学和公共管理学角度来看,常态化治理是政府、市场、社会、个人等多元主体为了政府良政善治、社会良性运行、公民权利实现等而进行的规范化、稳定性、长期性治理行为,是区别于传统的临时性、阶段性、运动式治理模式的现代法治化、制度化、可持续治理模式。⑩ 共同富裕实现进程中的常态化减贫,是集政府决策、市场机制、社会动员、个体行动等于一体的良性互动过程,是有效解决相对贫困和缩小贫富差距的贫困治理模式。与“集中攻坚式脱贫”“政治任务式脱贫”“短期运动式脱贫”不同,常态化减贫是“日常生活式减贫”“高质量发展保障式减贫”“长期规范式减贫”,具有法治化、制度化、生活化、长期性、可持续性、全球合作性等特点。就法治化而言,常态化减贫是在立法先行基础上的有秩序反贫困行动,而不是阶段性政治任务式的脱贫攻坚;就制度化而言,常态化减贫是长期制度供给的贫困日常治理,而不是为了临时解决某类问题而进行的运动式贫困治理;就生活化而言,常态化减贫是贫困者积极主动追求美好生活的进程,而不是不劳而获享受福利的主体责任缺失性脱贫过程;就长期性而言,常态化减贫是法治背景下贫困治理政策措施的连续性动态调整,而不是各类扶贫政策措施的临时集中叠加;就可持续性而言,常态化减贫是重视贫困者生活质量和内生发展动力提升的持续反贫困过程,而不是盲目追求短期片面效益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扶贫行为;就全球合作性而言,常态化减贫是为人类反贫困事业进行国际合作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过程,包括但不限于单一国家的贫困治理行动。 2.共同富裕实现进程中的常态化减贫治理体系的运行逻辑 共同富裕实现进程中的常态化减贫治理主体强调多元化,既要政府在法律制度上进行规范主导,又要贫困者个人自觉履行减贫责任,更要全社会积极合力参与。共同富裕实现进程中的常态化减贫治理对象十分复杂,既包括不同类型贫困者的差异性需求,也包括相对贫困问题的动态状况。共同富裕实现进程中的常态化减贫治理方式要求多样化,既包括主导引导、平等协商、合作互动的政府贫困治理行动,也包括贫困者思想观念、生活质量、发展能力的自我提升。共同富裕实现进程中的常态化减贫治理内容极为广泛,既包括贫困治理理念和贫困治理机制等方面的政府顶层设计,也包括贫困者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的向往和追求。 共同富裕实现进程中的常态化减贫是中国式现代化场景中的贫困治理新实践,是精准扶贫战略治理体系的延续拓展,需要构建新的治理机制。一是顶层设计机制。常态化减贫是共同富裕实现进程中贫困治理的创新实践,需要科学谋划组织领导、落实执行、跟踪检查、考核评估、成果应用、奖惩约束等顶层设计和行动保障工作,形成科学有效、责任清晰、程序规范的常态化减贫制度体系。同时,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群体相对贫困问题的现实状况和变化趋势进行及时动态监测,切实增强常态化减贫政策的时效性、针对性、可行性、前瞻性,提升贫困治理能力和效率。二是协同合作机制。常态化减贫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既涉及发改、民政、农业农村、财政、金融等部门,也涉及政府、市场、社会、个人多元主体,还涉及反贫困的国际合作等,协同合作是提升常态化减贫绩效的有效方式。通过搭建协同合作平台,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新装备在常态化减贫中的推广应用,不断完善业务合作制度、干部交流制度、专项行动制度、国际合作制度等,充分发挥各方主体的资源优势,不断增强整体协作效率,形成整体统筹、优势集成、高效协同、合力推进、多方共赢、共建共享的常态化减贫协同合作长效机制。三是社会动员机制。常态化减贫更加注重相对贫困群体生活质量保障和发展能力培育,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底层贫困群众的生活境况、发展需求和政府服务保障,需要建立起平等、真实、动态、持续、有效的社会动员网络,以相对贫困人口为治理主体,增强机制的群众基础,使得相对贫困人口的真实发展诉求得到及时有效满足,不断扩大机制的覆盖面。 三、共同富裕实现进程中的贫困治理体系转换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