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J9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6522(2022)03-0038-08 doi:10.3969/j.issn1007-6522.2022.03.003 法国哲学家德勒兹在谈及现代电影时,曾以晶体描述其跨越历史和现实、过去和现在的时间影像特质,并强调其超越了运动影像而生成的多义、多面价值。事实上,这也是一百多年来很多电影艺术家们梦寐以求实现的镜像理想,即开放电影单纯、线性的叙事模式,而改变戏剧故事式的对位、对象性体验,在更自由、更广大的心理和视觉空间,映射人和人类族群的精神期许、历史经验,表达人自身对世界的丰富性的认识。 这种寻求电影的现代性的尝试,在欧洲极具个性导演如伯格曼的《野草莓》、塔可夫斯基的《镜子》、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维罗妮卡的双重生活》以及安哲罗普洛斯的《亚历山大大帝》和《永恒与一日》等电影作品中,其实不断凸显的是个人和社会的扭结和矛盾、道德与情感的应和和分歧、真实和想象之间的游弋甚至模糊,彰显着疏离和反思的意味,而让观众在更多生命路向的思考中,抵御我们生存世界的异化、他者化和碎片化。这是一种由电影自身的实验和探索带来的创作心理和表现哲学的深刻转轨,其指向思想、指向哲理的内化倾向不言而喻。 与之相应,电影的另一种转向,是外在的,是他者艺术的刺激或关联文化的启悟。在哲学和艺术全面繁荣的20世纪末叶,伴随信息的贯通、获取、存储和传输的便捷,原有艺术间的壁垒被打破,在艺术的边缘地带、交叉领域快速生成了一系列新鲜的样态。元素互动、互融和互补的结果,是许多艺术都在本体层面背弃了自身的法则,而形成一些混同的、杂交的特点。电影和游戏的深层互动进而彼此间多向借取,所带来的银幕景观转向,虽然不动声色,却也很具有历史性意味。 电影和游戏作为不同文化形式,分立于艺术、科技两个领域,银幕作为奇幻空间以及电子游戏软件作为IT技术构造,表明两者大抵在感性和理性两个场域分别营建自身的吸引力。但是,恰恰是大异其趣的电影和游戏,近二三十年发生了广泛交集,游戏的智力建构越来越成为电影热衷采用的故事逻辑,算法生产剧本、算法生产影像也正在成为一种现实,而电影想象、真人扮演也在不知不觉中渗透进游戏创意中。至于电影和游戏的相互转换(诸如改编、翻拍、联制)更是层出不穷。譬如,一些深受玩家欢迎的热门游戏如《生化危机》《最终幻想》《毁灭战士》《死或生》《波斯王子:时之沙》等,都为电影生产者所喜爱,被迅速搬上银幕。这其中有些较忠实于原版游戏,如《生或死》,剧情整饬,层层叠进;而另有一些则与游戏明显疏离,如《杀手代号47》,几乎换了一个逻辑讲述基因复制人的人性复归的故事,但不论怎样,它们都以重构的艺术品质和趣味,赢得了玩家和影迷的双口碑。 而火爆的或负载极大观赏期待的电影被改编成手游,更是时下流行做法。这类游戏抓住一部电影劲爆上演契机,高度还原经典剧情,再现神秘武器,“复制”潇洒的打斗动作和赏心悦目的人设,在游戏界面呈现顶级的视听盛宴。庞大的猛兽丛林挑战(《勇敢者游戏:决战丛林》)、收服各路英雄的诛仙灭神(《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和仙气渺渺大荒世界不悔痴心的三世情缘(《十里桃花三生三世》),冒险、征服与唯美决战,使玩家和粉丝们获得了电影之外的快乐震撼体验。当游戏迷们从电影那种外在的观赏,进入“真实场景”性格迥异角色的冒险挑战操控,甚而修行七十二变,一路斩妖除魔,径直踏上自己的成圣之路,那是何等荣耀、何等快慰的事情!可以说,电影改编游戏,都以电影大制作为改编前提,如以9.56亿票房成绩夺得国产电影票房冠军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以3D-ARPG动作、U3D引擎甚至全程原版配音,来打造极致绚丽画面、惊险“解谜”场景,如充满007元素的同名手游《王牌特工》;将故事情节RPG化,虽然画面可以是美式卡通,但注重收集利用“卡牌”,强调赢取奖励,如《神偷奶爸3》中Q萌搞怪的小黄人的解锁收集,由此将人物命运的展现变成了剧情挑战任务。更有甚者,一些电影改编游戏,在开发时就有明确的消费人群和时机考量,如采用与电影同步发行、混同营销的方式,强化其市场推力。比如,游戏《王牌特工》就与电影《王牌特工:黄金圈》一起全球同步上市,游戏《速度与激情8》也与同名电影同步首发,后者为了强化玩家顶级特效、热血刺激的印象,还组织了赠送万张电影票活动,一时街谈巷议,玩家踊跃。 作为热门题材或爆红故事的跨媒介生产,电影某种程度上游戏化,或游戏一定意义上电影化,是当代文化方式和受众消费市场的选择,也是电影游戏跨媒介发展的一种必然。影游元素的互文和跨文本同构,既给观众和玩家提供了某种相似的经验,也为其开发了新鲜奇异的感知,其创造性价值无可争议。比如,同是源于动作冒险类型游戏的电影《古墓丽影》《寂静岭》都在经典游戏基础上完成向经典电影的华丽转身。前者在幽闭环境下的亲情故事令人动容;后者女主人公传奇的经历吸睛夺魄,在全球斩获的2.8亿票房更可谓是旌旗飘扬。 毫无疑问,由电影自身的实验探索带来的内倾化转轨,更多带有电影意识形态的本体性,显示了人文电影的精神坚守和电影作为艺术的伦理要求,而冲破固有藩篱,与外在于自己的他者文化形式互通、媾和,则是在激烈的艺术文化竞争语境中,拓展和壮大自身,寻求更饱满、更丰沛文体与意蕴的结果,这显然是电影、游戏商业意识觉醒的结果,顺应时代的变迁而具有凸出的效益考量。当我们面对更大众、更切实的电影游戏商业选择,分析影游的亲密接触,我们不能不思考一些关涉电影、游戏融合并进的历史基础、文化选择及审美趋向之同向性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