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也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以来矢志不渝的价值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中国人民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在建党100周年之际,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在中华大地上如期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进入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一系列关于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共同富裕的思想,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理论创新成果。2021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指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①。对于实现共同富裕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我们应该科学、严谨地加以理解,并及时澄清一些错误认识。 一、不断深化对共同富裕的认识和理解 “共同富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是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普遍达到生活富裕富足、精神自信自强、环境宜居宜业、社会和谐和睦、公共服务普及普惠,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和幸福美好生活。”②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几届中央领导集体一直对共同富裕进行着不懈探索和追求,对共同富裕的认识和理解不断深化,成为确立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的思想和理论前提。 1.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具有总体性、全局性。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由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和享有的,不能把任何一个人排除在外。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谈到发展富强的目标时,就特别指出,“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③。邓小平在论及社会主义最终要实现共同富裕时,也特别强调了“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④。经过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共同努力,我国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没有让一个人掉队。我们接下来所实现的共同富裕,也必然是全体14亿人民的共同富裕,不可能只是少数人的富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清醒地认识到,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主要制约因素,不能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分割为不同地域、不同群体内部的共同富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个总体概念,是对全社会而言的,不要分成城市一块、农村一块,或者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各一块,各提各的指标,要从全局上来看。”⑤我们只有不断致力于缩小社会发展差距,把全体人民团结在为实现共同富裕而努力奋斗的伟大事业中,共同分享发展成果,共同富裕才具有真正意义。 2.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共同富裕不仅意味着改变贫穷落后的状况,而且意味着实现带有鲜明的社会主义属性和中国特色的现代化。1953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中就明确提出了通过实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农民能够逐步完全摆脱贫困的状况而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荣的生活”⑥。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从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明确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要通过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通过不断深化改革,持续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成果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使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由量变迎来质变,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⑦把共同富裕放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框架内加以理解,是对共同富裕认识上的又一次飞跃,意味着实现共同富裕包含了推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深层次变革,覆盖了从物质生活到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时兼具中国自身特色。 3.实现共同富裕同样需要社会公平正义 实现共同富裕需要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公平不仅要在经济领域作为分配的过程和结果体现出来,也要在社会领域作为发展的机会和条件体现出来。进入21世纪之后,我们党认识到,妥善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必须适时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从深层次入手解决发展中产生的利益失衡问题,“依法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⑧。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从价值引领到政策制定,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摆在了更为突出的位置,使“改革既要往有利于增添发展新动力方向前进,也要往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向前进”⑨。在实践中,一方面,党和国家努力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推动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使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另一方面,党和国家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全体人民发展创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条件。 4.共同富裕包含一定程度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