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我国连续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电视剧工作者为此创作生产出大批优秀电视剧作品,礼赞奋斗史、歌颂新时代,为这些特殊历史节点“献礼”并持续引发收视热潮。高质量、高热度、高满意度的特点让这些电视剧超越以往“献礼剧”的范畴,形成新时代电视剧主题创作与传播的新样态。本文通过探究近年重大主题电视剧较之以往的新样态与新表达,归纳总结新时代我国电视剧创新发展的主要经验,为重大主题电视剧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和推进新时代文化强国战略提供参考。 一、重大主题电视剧的溯源与发展 重大主题电视剧作为电视剧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新样态,通过对重大现实、重大革命、重要历史的深入挖掘,上承国家宏观的政策引导,下以人民需求为导向,切实地扎根于艺术创作,在多方的统筹谋划下实现了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三方面的有机结合。①重大主题电视剧深度融入主旋律所强调的人民性表达,在国家政策与市场诉求中实现全维度的创新升级。当下,重大主题电视剧已然成为“献礼剧”全新的表达方式,在价值传达、艺术表达、情感触达、市场到达等方面形成合力,共同铸造了中国故事的全新表达样式。 (一)人民需求:“献礼剧”产生的历史逻辑 在党和国家发展历史上的若干重大时间节点进行有组织的文艺创作,是一种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生产实践,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献礼”。重大主题电视剧的发展最早可追溯至“献礼剧”这一艺术样式。“献礼”这一形式在影视领域的实践,最早出现在1951年春季,由文化部电影局和中国影片经理公司总公司在全国20个大城市举办的“国营电影厂出品新片展览月”活动,系统展映1950年“东影”“北影”“上影”三大国营制片厂出品的26部影片,②虽然这一次无献礼片之名,却实实在在是电影工作者为新生的共和国献上的一份由衷的庆生礼。③“献礼片”概念首次提出是在1958年下半年的中央书记处会议上,这次会议决定“在文化领域组织一批重点项目,指出1959年的电影生产肩负着为国庆10周年生产献礼片的任务”。④随后,文化部在1959年举办了“庆祝建国十周年国产新片展览月”,在“内容好、风格好、声光好”的“三好”原则下推陈出新,共展出36部新片,就此开创了“献礼片”的传统。⑤此后,“献礼片”便成为中国特色的电影组织生产和创作方式,成为中国电影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献礼片”的生产成为一种常态,但我国电视剧出现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却并没有“献礼剧”的概念,这和电视剧的发展情况有一定关系。一方面,我国电视剧出现得比较晚,1958年6月15日,《一口菜饼子》的播出才宣告电视剧的诞生。并且受技术条件的限制,电视剧在改革开放前长期处在“直播电视剧”的状态,取材面较窄、创作手法单一的局限使其定位偏向于“宣传品”而非“艺术品”,无法发挥电视剧的艺术潜能;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前电视的普及率较低,覆盖人群有限,限制了电视剧的影响力,电影才是当时老百姓最主要的文化消费对象。“文革”结束后,全国电视机数量快速增长,电视观众规模不断扩大,而电影院观众却明显下降,因此,1979年6-7月间,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停止向电视台供应电影新片,⑥失去重要节目来源的电视台面临“无米下锅”的窘境。面对老百姓对电视内容强烈的精神需求与缺口极大的电视节目供应现状,1979年8月,中央广播事业局召开首次全国电视节目会议,提出“大办电视剧”的口号,映证着中国电视以及电视剧走向独立发展的道路。⑦随着电视剧产量的不断增加,第二次全国电视节目会议决定在1980年国庆期间举办以电视剧为中心的全国电视节目大联播并进行评奖,一个月的时间里共播出电视剧47部,获得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好评。⑧这批有组织、成规模、“献礼”主题明确的电视剧大联播是“献礼剧”的最早雏形。此后,每隔几年都会有一次大规模的集中展示。如199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举办的“‘七一’全国优秀电视剧展播”以及1994年庆祝新中国成立45周年举办的“中国电视周”活动等。正是由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电视在中国的不断普及与推广,以及老百姓对电视剧不断增长的需求,才让电视剧逐步成为大众精神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板块”,“献礼剧”也最终和“献礼片”一起成为中国特色的影视生产现象。 (二)政策导向:“献礼剧”发展中的主旋律与现实主义特征 “献礼剧”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融合了主旋律的创作需求,更加地关注于对现实的再现,这些艺术特质也在当前重大主题电视剧的发展中被充分吸纳。1980年,“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针正式提出,奠定了改革开放后我国文艺事业的发展方向。⑨在电视剧领域,1982年中宣部批准成立电视剧艺术委员会,并于1982年起每年召开电视剧选题规划会议,通过规范选题以提高电视剧的艺术质量。在1984年的选题规划会上提出要把反映现实生活的题材放在首要位置,⑩并且这一精神在此后的会议中被不断强调。因此,中国电视剧艺术形成了深入现实生活,坚持反映现实,歌颂社会主义建设中普通人精神的创作主流,(11)并涌现出一大批具备现实主义美学特征的优秀“献礼剧”,如建党70周年全国优秀电视剧展播中的《铁市长》(1991)、《雕像的诞生》(1991)以及建党80周年的献礼电视剧《山羊坡》(2001)、《小点》(2001)等。(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