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供应链是结合现代供应链管理的理论、方法与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在企业中和企业间构建的实现供应链智慧化与智能化、网络化与自动化的综合集成管理系统[1-2]。智慧供应链一经提出就受到政府和业界的高度关注,如2017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84号)、2018年4月《商务部等8部门关于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的通知》(商建函[2018]142号)等。我国政策的连续出台加速了智慧供应链在各行各业的飞速发展,而一大批企业也开始纷纷构建自己的智慧供应链体系,如阿里巴巴、京东、顺丰、货车帮等。在政府推动与市场需求的双重影响下,一方面我国智慧供应链的发展成绩斐然,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全国各个区域智慧供应链发展不均衡的问题[3-4]。因此,如何评价当前我国智慧供应链的发展现状,以更有效地促进未来智慧供应链的发展成为值得研究的问题。 目前针对智慧供应链的研究还不多,主要是从智慧供应链管理相比传统供应链系统、信息系统的优势来进行分析。如Zhao等给出目前智慧供应链研究的综述,还分析了一些智慧供应链管理的成功实践[5]。而Gupta等讨论智慧供应链与信息系统柔性之间的关系,指出智慧供应链的管理特征与信息系统柔性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即智慧供应链管理可以实现更高水平的供应链柔性[6]。还有一些学者考虑先进技术支持下智慧供应链构建与作用,如薛楠和姜溪在互联网+背景下,针对京津冀农产品智慧供应链的一体化构建进行研究,并探讨了发挥该智慧供应链作用的路径[4]。而马彦华和路红艳指出,智慧供应链具有智能高效、开放共享、协同创新等特点,并指出智慧供应链发展需要解决供应链产业定位、数据互联互通、人才培养等问题[7]。 以上关于智慧供应链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分析其内涵、柔性、体系结构与作用,还有一些学者从物联网、区块链与大数据等技术应用的视角来研究智慧供应链的构架及其评价问题。如Mohamed等应用物联网构建基于智慧与安全的供应链系统,并提出集成层次分析评价方法的N-DEMATEL技术来帮助设计该系统[8]。而Viriyasitavat等开发了一个业务流程管理框架,探究如何在工作流组合和管理中采用区块链技术来及时且可靠地评估服务质量[9]。Shahid等利用区块链和智能合同的关键特性,为农业食品供应链缺乏透明度、问责制和可审计性提供了比较完整的解决方案[10]。余娟和张滨丽从大数据技术的优势出发,考虑由制造商—零售商—消费者构成的供应链管理分析框架,探索供应链中用数据化支撑精益化、实现流通业的管理新路径[11]。由此看出,这些文献都是侧重在某一技术支撑下的架构设计及其评价问题,而李玉凤和邢淋淋是从供应链的管理功能出发,从计划、采购、生产、柔性和智慧度等方面构建了智慧供应链的绩效评价模型,并进行了评价分析[12]。显然,目前针对我国区域性智慧供应链发展现状的评价还比较少。事实上,准确评价我国各区域智慧供应链的发展现状,对帮助政府或企业做好规划、进一步促进我国智慧供应链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结合相关研究成果[12-13],从我国智慧供应链的发展现状出发,提出从市场、智慧技术、供应链和国家政策四个视角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选择我国智慧供应链发展较好的广东、上海、浙江、北京、天津和河北六个省市,采集2010-2018年的相关数据,基于“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和双向激励方法,提出一种混合的系统性评价方法,据以分析我国这些区域智慧供应链发展的水平状况。评价结果表明,六省市智慧供应链的发展水平可归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类,各省市在科研投资和运输基础设备升级方面普遍较好,但在供应链领域的基础设施应用率、从业人员及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存在不足。最后,从评价指标的不同得分揭示出我国南北方智慧供应链发展的不同路径,提出了“技术拉动型”和“需求拉动型”两类发展模式,分析了它们的优劣势并给出了相关建议,从而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及企业规划智慧供应链建设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二、智慧供应链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一)指标体系构建的依据 对我国智慧供应链的发展状况进行系统性评价,可以有助于准确把握其发展现状,以指导未来智慧供应链有效、良性发展。然而,智慧供应链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的需求推动和先进技术的广泛采用,尤其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被实践界深度应用,使得消费者对高效便捷的个性化服务要求更高;同时,政府也在不断出台各类政策,积极鼓励智慧供应链的发展。鉴于此,提出从市场需求、智慧技术、供应链和国家政策四个视角出发来建立评价指标体系[6,12,14-16]。具体说明如下: (1)市场需求视角。市场是衡量智慧供应链发展现状的一个重要方面。事实上,目前有关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文献,大多基于SCOR模型分别从计划、采购、生产、配送等流程来设计评价指标体系[12-13,17],这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更多关注的是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运营,其考虑的计划指标与市场需求息息相关。其次,在考虑区域物流发展的相关文献中,也通常设计区域需求、空间布局等指标来反映市场需求[14,18-19]。借鉴这两方面的文献成果,本文认为市场需求是智慧供应链能够蓬勃发展的主要动力,智慧供应链的应用要面向需求市场。虽然传统供应链中包含了巨量的企业和消费者,然而智慧供应链所触及的市场范围仍需要进行测度。因此,从需求市场出发,智慧供应链的应用量级与普及率等因素可以体现出智慧供应链发展的范围程度[17]。 (2)智慧技术视角。与传统供应链不同,智慧供应链需要高科技含量的技术作为支撑来构建供应链体系。显然,智慧技术的发展水平是评价智慧供应链发展现状的关键方面[1]。借鉴工业4.0及其智能技术和智慧供应链方面的相关文献[1,6,9],可以发现支持智能技术应用能力的相关指标是智慧供应链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因此,智慧技术是影响智慧供应链发展的制约性因素,同时未来智慧供应链的发展情况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智慧技术的应用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