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奥乔·阿甘本(Giorgio Agamben)作为意大利当今最具挑战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领军人物之一,与齐泽克、巴迪欧和朗西埃等并称为西方左翼思潮中的代表人物。他理论视野广阔,著述宏富,以多维度和多声部的方式开启了他的学术之旅,跨越了诸如语言哲学、政治学、法学、文学理论、美学以及电影研究等众多学科领域,对当代学术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阿甘本的电影理论,是基于对本雅明和德勒兹等人的思想的重新整合而发展出的全新的电影理论范式:姿态的电影。他从政治学和伦理学等领域出发来研究电影,将电影研究推到了生命政治的新维度:“他对电影历史和现代生命政治之间错综复杂的历史的系谱学梳理,实际上意味着对于电影的前历史和未来的重新认识。从广告到先锋派,阿甘本从美学到伦理学和政治学的‘姿态转向’进一步拓展了电影哲学中那些有影响力的研究主题,如麦布里奇的动作研究、福柯的装置理论、德勒兹的运动—影像,以及戈达尔和德波作品中的蒙太奇。”①本文会就阿甘本的电影哲学思想展开论述,重点在于阿甘本对电影影像的断裂和不连续性的强调,以及电影如何通过蒙太奇的两大先验条件来实现一种弥赛亚的救赎使命。 一、阿甘本意义上的蒙太奇 阿甘本的电影哲学思想与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家本雅明(Walter Benjamin)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深受其电影思想的影响。本雅明强调电影影像是以碎片化的方式呈现世界,蒙太奇才是电影艺术的核心之所在。“蒙太奇”一词来自于法语“le montage”,其本意是指“建筑学上的构成、装配”②,后被挪用来描述电影中镜头之间的“拼接”及其效果。这意味着完整的电影影像要被拆分成若干镜头碎片,然后再通过重新组合装配,构成有意义的单元。不同的镜头拼接所产生的意义是各个单独镜头原来所不具有的含义,这就使客体化的对象转变成了主体化的对象,因为镜头的切割是按照人的主观感受来进行的。蒙太奇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线性叙事艺术,通过对电影影像的精心切割,将一个时间碎片从绵延连续的时间整体中分离出来,然后再将被切割的影像以非连续和非线性的方式进行拼接,从而对观者产生或惊或忧的视觉冲击效果。电影之所以能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也正是因为找到了蒙太奇这特有的叙述形式。通过蒙太奇这种组合方式,电影将一系列单独拍摄的场景予以组合,这样既表现了影像的碎片化本质,又在这些碎片化的影像中建立了统一性。显然现代摄影技术的特写和近景可以使电影影像对于局部和细节的表现更清晰、更精细,而镜头的蒙太奇剪辑也可以打破时空的有机整体,由此,电影对客观世界的记录不再是整体性的,而是碎片式的。 无可否认,阿甘本对电影的批判沿袭了本雅明这种对碎片化、非连续性和蒙太奇的强调,所以阿甘本很少关注传统意义上的叙事型电影。他主张电影的非情节化和非戏剧化,因此将目光聚焦在实验电影之上,并特别关注戈达尔(Godard)和居伊·德波(Guy Debord)的电影。阿甘本认为“电影只追寻一件事——蒙太奇”③,但事实上,阿甘本这里所认为的蒙太奇与爱森斯坦意义上的蒙太奇是有所不同的。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特征重在表现电影结构的有机统一性,而阿甘本的蒙太奇则源自阿比·瓦尔堡(Aby Warburg)《记忆女神图集》(Mnemosyne)中的姿态。《记忆女神图集》是瓦尔堡未完成的遗作,是一个收集了包括艺术史与宇宙学主题的图像、浮雕、版画、油画、地图、手稿影印、新闻图片以及绘画作品等不同艺术形式影像的图集。这个图集由众多不同主题的图版组成,每个图版上都挂着几十幅图像,这些图像以不同的方式来打乱顺序并加以组合,形成一组蒙太奇图像。由于图像在年代、功能、类型、材料等不同方面都呈现出不连续性与断裂性,形成一种非连续的张力,也就打破了封闭的线性艺术史观。瓦尔堡认为人类情感的最高表现在于姿态(gesture)和表情,特别是情绪激烈的状态,因此他所要研究的就是艺术作品中所呈现的人的姿态与表情,而艺术杰作也正是通过平衡动作与表情的冲突来表达人类各种古老而激烈的原始情感。就此而言,阿甘本认为瓦尔堡的图谱是一种具有蒙太奇性质的实践,《记忆女神图集》图版上的那些“单独影像应该被视为一帧帧电影的定格画面”④,这个图集是瓦尔堡所导演的一部缺失的电影,是再现西方人类姿态实际运动的电影。 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姿态才是影像之所以成为影像本身的方式,亦即影像的运动。影像是一种力量场域,蕴藏了两股悖反的力量,“一方面,影像是某个姿态的具体化和消除;另一方面,影像又完整无缺地保存了动能(就像在麦布里奇的快照或任何体育摄影中那样)”。⑤由此,阿甘本认为“电影的要素不是影像,而是姿态”⑥,姿态是一种无目的之手段,它不是表达的内容,而是表达的行动本身,电影在本质上应当被定义为“姿态电影”,因为电影实际上就是对静态画面的动能(dynamis)激发,是影像的运动化。阿甘本认为“姿态运作可以被理解为就是蒙太奇”⑦,而德波和戈达尔的电影就表现了姿态的运作。 二、弥赛亚时间 阿甘本认为电影具有弥赛亚的救赎力量,这与其所提出的具有革命性的时间结构——弥赛亚时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阿甘本的弥赛亚时间主要是关于时间和历史问题的思考。弥赛亚一词最初源自于希伯莱语,其字面意义是指受膏者,后被赋予了救世主的意义,是犹太文化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后来又为基督教的圣保罗所借用,并加以重新诠释。然而,在犹太教中的弥赛亚是将要到来的,而基督教则认为耶稣就是弥赛亚,所以弥赛亚的到来就是耶稣的再次到来。阿甘本突破基督教的传统,重新解读了保罗的《罗马书》,他认为,保罗重要的贡献在于提出,弥赛亚取消了所有的区分,使得人与人之间,神与人之间都不再有区分,因此在阿甘本看来,“弥赛亚的神召是一种内在性的运动,或者也可说是在内在性与超越之间、在当前世界与未来之间的一个绝对不可区分的地带”⑧。由于弥赛亚这种界阈性的性质,弥赛亚的时间观就可以预兆过去,架空未来,旨在将过去与未来统一在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