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时首次提出了“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科学论断。紧接着,5月23日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经济界委员联组讨论时、7月21日在参加企业家座谈会时以及7月30日在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时,习近平总书记都反复强调,未来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此后,又多次在重要场合对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的背景、内涵、重点等进行了深刻阐释,并提出了一系列极具针对性的要求。显然,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国内、国际发展大势做出的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战略抉择。那么,在此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正确认识和把握新发展格局的理论遵循和现实实践,形成科学有效的发展路径,对于我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顺利转危为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局之际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一、理论遵循:模型演绎与内涵重识 马克思在研究社会总资本再生产时开宗明义地揭示,“总的再生产过程既包括资本本身的再生产过程,也包括以流通为中介的消费过程”,①分析社会再生产应当分析W'……W'这个流通公式,“在这里,消费必然会起作用;因为起点W'=W+w,即商品资本,既包含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价值,也包含剩余价值。所以,它的运动既包括生产消费,也包括个人消费”,而“正是要通过说明这个总产品W'的每一价值部分会变成什么,才能认识社会再生产的条件”。“在分析全年社会总产品的流通时,必须研究该产品各个组成部分的确定用途,即消费因素。”②因为,全部年产品价值最终必须由个人消费者和生产者来支付,即一部分作为资本来执行职能,另一部分作为收入来消费。可见,生产和消费的同一性是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马克思就是在此基础上将社会总生产分成了两大部类,进而展开了对社会再生产实现条件的研究。 (一)模型演绎:实现条件与增长效应
式(4)表明,要想顺利实现社会扩大再生产就必须确保两大部类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而该比例关系又体现为扩大再生产的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两个方面。 1.规模效应:两部类生产规模的比例关系与积累率的决定
显然,在
的情形中,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两大部类生产规模之间的比例关系是由两大部类的资本有机构成、价值增殖率以及积累率共同决定的。而且第Ⅱ部类的积累率依然是由第Ⅰ部类的积累决定,其中的逻辑在于,第Ⅰ部类资本家不断积累更多剩余价值的根本动机决定了第Ⅰ部类扩大再生产所追加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数量,从而决定了第Ⅱ部类为及时补充第Ⅰ部类扩大再生产需要而追加的不变资本数量,进而也就决定了第Ⅱ部类所追加的可变资本的数量,最终决定了第Ⅱ部类的积累率。 2.结构效应:两部类增长速度的比例关系及其决定
显然,从式(14)可以看出,在第Ⅰ部类的资本有机构成和价值增值率一定的情况下,第Ⅰ部类总产品的增速与其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的增速完全相同,都满足式(9),而且该结论对于第Ⅰ部类在进行了任意i(i≥1)期扩大再生产后都成立。 另一方面,由式(12)和式(13)联立可得:
3.四部类划分下社会再生产的增长效应
总之,根据以上模型推演可以得出结论。(1)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具有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且两大部类之间时刻存在联动关系。假定资本有机构成、价值增殖率已定,那么两大部类生产规模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第Ⅱ部类的积累率都取决于第Ⅰ部类的积累率。(2)不论扩大再生产的开端公式如何(只要满足
),在进行了1期的调整后,两大部类总产出增速以及各部类产品价值构成要素的增速全都相同且等于第Ⅰ部类的总产出增速。(3)在工业化中后期,随着消费升级的出现,要想保持社会再生产良性循环,关键核心在于提高第Ⅰ部类的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第Ⅰ部类中生产奢侈品的生产资料的生产部门的总产品相对占比、提高第Ⅰ部类中工人的绝对消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