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应对的制度安排。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则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作出了总体部署。这不仅是我国应对老龄化实践过程中的里程碑式事件,更为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目标提供了坚实保障。 相较于城市而言,农村受经济、社会、人口流动等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人口老龄化形势更加严峻,其应对也更具挑战。21世纪以来,党和政府立足当下,着眼未来,从制度设计的层面为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作出了全局性、系统性安排,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农村人口老龄化形势发生了许多新变化,农村养老制度设计也面临新的困境。新变化呼唤新设计,新设计需要新思路。妥善解决农村养老问题不仅是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的重要一环,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并有利于完善国家治理,加快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做好新时代农村养老制度设计对完善农村养老政策体系,把握农村养老大方向,助力城乡养老服务均衡发展,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时代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新特征 (一)老龄人口基数大,老龄化加剧,城乡倒置严重 历次人口普查相关数据显示,就基数而言,我国农村60岁及以上人口数从1964年的3908万人增长至2010年的9930万人,表明农村老龄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就占比而言,1964年农村老人仅占农村总人口数的6.55%,2010年其占比升至14.98%,印证了农村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的事实;就速度而言,1990-2000年农村60岁及以上老人占农村总人口比例提高2.31%,2000-2010年提高4.06%,城镇同期则分别提高1.13%、2.01%,表明农村老龄化不仅不断加速,而且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远高于城镇(表1)。此外,根据《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11-2019年的数据,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农村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高达20.5%,比城市高出4.4个百分点,说明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突出。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农村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23.81%,比城镇老年人口比例高出接近8个百分点,表明城乡老龄化倒置问题加剧了。 表1 1964-2010年五次人口普查城乡老年人数量及占比
普查年份 | 城镇 | 乡村 | |
| 60岁及以上人口(万) | 占城镇人口比例(%) | 占全国老年人比例(%) | 60岁及以上人口(万) | 占乡村人口比例(%) | 占全国老年人比例(%) | |
1964 | 805 | 8.22 | 17.08 | 3908 | 6.55 | 82.92 | |
1982 | 1466 | 7.11 | 19.13 | 7664 | 7.77 | 80.87 | |
1990 | 5144 | 8.55 | 53.05 | 4553 | 8.61 | 46.95 | |
2000 | 4441 | 9.68 | 34.17 | 8557 | 10.92 | 65.83 | |
2010 | 7829 | 11.69 | 44.08 | 9930 | 14.98 | 55.92 | |
数据来源:根据历次人口普查数据整理。 (二)农村家庭户规模不断缩小,家庭空巢化严重 自从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以来,我国家庭户规模不断缩小。根据人口普查相关数据,2010年我国家庭平均户规模为3.10人,比2000年家庭平均户规模3.44人减少了0.34人。2016年第二轮家庭追踪调查结果显示,农村空巢家庭占所有老年人家庭的比例为37.4%。这意味着近四成老年人家庭只剩下老年一代独自生活,农村家庭空巢化严重。 (三)老年女性略多于男性,文盲居多,但受教育程度逐渐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