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国际动画电影协会(ASIFA)奖获得者、对动画史研究作出重大贡献的意大利学者吉安纳伯托·本塔齐,在其最新的《动画:世界史》①一书中,将动画艺术的诞生时间确定在1908年。本塔齐把世界动画的整个发展史分为了六个时期,称:“第一个时期是埃米尔·柯尔在巴黎放映其《幻影集》之前的那个时期。在这个时期中没有像《幻影集》那样的‘动画’,但这部电影仍将这一时期中许多看上去像今天我们认为是动画的那些特征包括在内。我们将这一时期称为‘前《幻影集》时期(0-1908)’。”(Bendazzi 2)本塔齐认为,在1908年的《幻影集》诞生之前,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动画,而该作之前的一些案例,仅仅具有该作所包含的零散的形式特征。需要指出的是,他的这种清晰定位,相比莫琳·弗尼斯(Maureen Furniss)的《动画:全球史》(Animation:The Global History)和史蒂芬·卡瓦利耶(Stephen Cavalier)的《世界动画史》(The World Animation History)而言,在掌握更多史料的基础上彰显了十足的理论勇气——这两位同样为国内动画界所熟识的动画史研究者,对于动画起源的书写相形之下较为含混,未敢像本塔齐那样作出如此清晰的分界。然而,本塔齐带来的困惑是:1908年以前的大量具有历史和理论双重意味的案例变得无足轻重。如果任何严谨的艺术理论在本质上都应该是一种史论,而任何历史书写又皆需以某些理论观念为依据的话,那么这个问题就需深究。 一、本塔齐的“领跑者”与新媒介的赛道 在本塔齐那里,“0-1908”亦即“前《幻影集》时期”,事实上又以19世纪为分界线,分成了两个阶段。对于19世纪以前出现的许多案例,包括古代赫尔曼德文明的陶杯、古罗马图拉真记功柱、中世纪欧洲贝叶挂毯及福音书插画、日本平安时代至室町时代的绘卷等,本塔齐称:“对于今天我们所说的‘动画’而言,它们之间并没有因果联系。这些案例是纯粹的奇闻逸事,因此对于我们的动画史话语毫无用处。”(Bendazzi 7)对本塔齐而言,“0-1908”中的这个“0”,实际上表征着19世纪以前的整个动画考古史及其历史案例毫无用处,甚至都不配称之为“前史”(pre-history)——尽管出于“写作完整性”的考虑,他还是花了相当大的篇幅描述这个“0”;在他看来,真正的动画前史是19世纪以后到《幻影集》之前,亦即他用来表示过渡性的“一”。无疑,本塔齐的动画史观是一种纯粹的线性史观,这种史观以追寻确定的影响线索(因果联系)来进行事件编撰。他用一个总领性的比喻来说明这种历史观:“一个先驱仅仅只是一个奔跑者。这个奔跑者既不会,也不想去预测那些事后聪明的后人会如何称呼他。”(7)在本塔齐看来,表征这些案例的“奔跑者”并非与现代动画处在同一个赛道上;而任何将19世纪以前的案例归为动画前史的书写,都被本塔齐视为“事后聪明”;于是,上述这些皆以造型艺术为媒介的案例均被视为毫无用处。 那么,动画的赛道在哪儿?在展开真正的前史叙述之前,本塔齐称:“(移动)图像无论是绘制出来的(所谓动画的血统),还是拍摄下来的(所谓电影的血统)都无关紧要。换言之,动画的前史与电影的前史就是一回事。”(Bendazzi 12)显然,在处理动画的发生问题时,本塔齐以电影的起源为标尺,将动画与电影并作了同一个赛道。接着,本塔齐又将他心目中动画的前史分作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世纪初到19世纪40年代,第二个阶段则是19世纪40年代到《幻影集》之前,分界线是摄影术的发明和早期改进——包括尼埃普斯的日光蚀刻摄影法(1826年)、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法(1839年)和塔尔伯特的碘化银纸摄影法(1940年)。尽管在摄影术发明之前,19世纪的欧洲就产生了诸如“万花筒”(kaleidoscope,1816年)、“西洋镜”(thaumatrope,1825年)、“幻透镜”(phenakistiscope,1832年)、“活动幻镜”(zoetrope,1834年)等以绘制而非摄影的方式探索移动图像(moving image)的例证,然而本塔齐却选择忽略这种媒介差异性。因此,这一段因电影而决定的赛道,其终点是摄影术的发明。紧接着,关于19世纪40年代以后的第二阶段,本塔齐以朝向快速摄影和连续摄影的技术改进为史述起点——电影拍摄正是以这两点为进一步的技术前提。基于这些改进,摄影术开始取代前史第一阶段中由绘制及上述小装置所承担的移动图像探索,如杨森对日蚀过程的记录(1874年)、幕布里奇的奔马运动研究(1878年)、马雷的飞鸟运动研究(1882年)等。 当然,正如本塔齐所言,“就移动图像的制作而言,直到19世纪90年代,摄影尚未变得比绘画更易处理、更易获得和更便宜”(Bendazzi 12)。换言之,只有电影技术真正成熟之后,移动图像的制作才变得更廉价和更高效,才能开始制作时长较长而非仅仅观察瞬时运动的作品。于是,以电影的起点——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的系列作品的制作与放映为标志,其后包括亚瑟·库伯、爱德温·波特、詹姆斯·布莱克顿等利用电影设备,同时采取逐帧(frame by frame)拍摄技术的现代动画先驱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耐人寻味的是,虽然以电影的诞生为标尺,本塔齐仍没有把动画的起点放在这些先驱身上,尽管其中库伯拍摄了世界上首部定格动画作品《火柴人的募捐》(1899年)以及篇幅更长的《玩具王国之梦》(1907年),而拍摄了《滑稽脸的幽默相》(1906年)、《一间闹鬼的旅馆》(1907年)的布莱克顿甚至构成了柯尔逆向拆解的技术模仿对象(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