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2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8-0460(2021)02-0098-13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中国电影人积极参加抗战救亡运动。全国精神总动员①以及各种电影活动广泛开展。在同时期的东南亚,众多华人华侨也借由中国电影参与抗日救亡运动,但是学界对这一问题研究不足。笔者通过挖掘当时的文献报刊史料,试图还原1939年马华抗战电影运动的历史面貌并揭示其重要意义。 一、马华抗战电影运动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发展进程 英属马来亚简称马来亚,它的范围包括今天的西马来西亚和新加坡。这一地区从16世纪开始一直被西方殖民者占据,20世纪初成为英国殖民地。二战爆发前,英属马来亚共包括三种类型的政体:海峡殖民地(包括马六甲、槟榔屿、新加坡、威斯里省)、马来联邦(包括霹雳、雪兰莪、彭亨、森美兰四州)和马来属邦(包括丁加奴、柔佛、吉打、吉兰丹、玻璃市)。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大量引进中国劳工和印度劳工,从而形成了以马来人、华人、印度人三大种族为主,还有其他少数民族在内的多元民族社会。华侨主要集中居住在海峡殖民地和半岛西部的“锡和橡胶地带”。 1937年,“七七”事变震惊了海内外华人。马来亚华侨慷慨激昂,不胜愤恨,纷纷由汇款改为捐输充作赈济伤难。②鉴于此,马来亚成立了星华筹赈会与南洋华侨筹赈总会以开展筹赈抗战活动。1938年,筹赈会从单一地向外募款发展为利用文字、社团演讲、分贴标语、演剧等救亡宣传形式来筹款,救亡宣传渐显成效。1939年,马来亚抗战运动达到了一个新高潮。3月间依照中央通令,全马筹赈会举行第二轮抗战第一次宣传周,“以反击敌人建立‘东亚新秩序’为内容,热烈的情形,为前此所未见。1939年4、5月又发动精神总动员宣传周,动员所有华侨以及华侨资本,提高马华抗战意识”③。 华侨人口以闽粤两省人为最多,所以在马来亚,闽粤语比普通话更普及。同时马来亚华侨识字率低,“处在抗战的现阶段,文盲约占十分之七……要使文艺深入群众去,不能拘泥于单样性的写作”④。而兼具大众性与通俗性的电影就成为马华救亡运动的重要武器,“电影,是最通用于战时的民众教育工具……可以充分表现侵略者的暴行,和宣传我国神圣底意识”⑤。抗战电影的被强调,是建立抗战后方文艺的需要,也是“民族革命战争伟大的现实课题”⑥。 上述原因推动1939年的马来亚诞生了一场马华抗战电影运动:以马来亚为主要阵地、以中国电影为武器、以直接参与筹赈或者配合筹赈宣传为目标,涉及电影公司、片商、电影院、演员、影评者以及观众等众多与国产电影相关人员的文化活动。该运动主要发展进程包括了宣传期、筹赈期以及收尾期。 马华抗战电影运动的宣传期(1939年3—7月)主要是从思想意识上推进电影界力量。3月19日,马来亚电影评论家那威在《星洲日报》上发表《抗战电影运动》一文,这是马来亚报刊首次提出具有马华特色“抗战电影运动”的说法:“今天,我们更加体会到电影运动的坚持和扩大阵地。”⑦5月,《南洋周刊》为推动马华戏剧运动而专门开辟戏剧与电影专栏,并特约那威等数名马来亚文艺家撰文⑧,发表于5月8日的《抗战电影运动的进路》正式拉开了马华抗战电影运动的帷幕。6月,“马华电影工作竞赛”活动开展,7月,文艺通俗运动开展,提倡用电影来宣传抗战。总之,3—7月,该运动在思想意识层面上对全国的艺人、影商、电影统制者、电影批评者等电影群体提出具体问题与改进措施,继而推进到马华电影工作者。循序渐进,为马华精神总动员打下坚实的基础。 1939年8—10月是马华电影运动的筹赈期。马来亚大量从中国引进抗战电影⑨,并为纪念“九一八”以及庆祝“双十国庆节”而开展一系列电影筹赈会活动。电影筹赈主要分为平时各地的筹赈活动与星华筹赈总会领导的南侨代表大会电影筹赈两类。前者开展群体为各地筹赈会、社会团体、学校等,如武吉班让筹赈会、哥踏丁宜惠侨救乡会、古来惠侨救乡会、石叻班让筹赈会、庇朥筹赈会、居銮惠侨救乡会、森华教师联合会、居銮培英学校、星岛公学、洪水港善友社、邵仁枚管辖四戏院和侨民电影戏院等都有参与电影筹赈活动,这些筹赈活动多选映来自国内的抗战电影并将所得票款交给各部筹赈会。如:邵仁枚将其管辖下的四戏院(皇宫、大光、华英、中山戏院)在7月7日放映抗战片的收入四百九十八元二角叻币全部交给星华筹赈会⑩;8月15日晚,哥踏丁宜惠侨放映影片《战乱哀鸿》筹得款项五百叻币以上;10月22日晚,居銮培英学校联合建国戏院放映佳片,该校董事积极认捐,最终全校售得千余元筹款。其中一些活动也会放映当地华侨拍摄的新闻片,如10月2日,吡华筹赈举行国民精神总动员月会中放映杜荣和所拍摄的南侨机工回国及游艺大会影片,同日,太平筹赈会妇女部也放映此片来筹赈。这些社会团体筹款能力较强,但是由于筹赈活动分散、各自为政,从社会影响力来说,影响范围比较有限,其效果不尽如人意。由新加坡华侨筹赈祖国难民大会委员会发起的南侨大会电影筹赈活动,则是本年电影筹赈的重点活动,其有组织有计划的筹备与施行,以及长时间、广范围的宣传与动员,加上各帮有权威的侨领亲自筹赈,最终使得筹赈成果斐然,成为马华抗战电影运动直接参与并推动抗战筹赈的最佳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