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对中国共产党而言,是在不断变革中深化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其主要经历了探索、发展、成熟、完善四个历史时期,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的体系,党作为这种体系的历史首创,为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形成奠定了体制基础。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复杂形势和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军的艰巨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进一步指出,“构建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稳定型的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回顾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的历程,总结建设中的基本规律、成就与经验,对于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市场经济体制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成果 经济体制是指一国在一定生产关系下建立起来的经济运行机制的制度安排。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在同一时期不同的国家会有不同的形式和规定,同样,在不同时期不同的国家,市场经济实现的标准也会截然不同。随着人、自然、社会关系的演变,市场经济体制越来越完善,不仅成为人类文明前进的共同标志,而且体现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成果。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政治经济学,从最广的意义上说,是研究人类社会中支配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交换的规律的科学”。可见,马克思恩格斯对市场文明的考察是以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之间的相互流动作为一个整体,成为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市场经济体制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成果。其主要表现为:其一,劳动、技术、资本、土地、管理等生产要素和劳动产品、商品等社会经济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对资源的需求是无限的,资源配置就是要解决这一对矛盾。其二,迄今为止,资源有市场和计划两种配置方式,其中市场配置是起着基础性作用——较为有效、较为合理、较为经济——的配置方式,计划配置只能是补充和对长远发展与发展风险的战略性应对。其三,市场配置资源就是按照市场的供求关系引起价格变动、自由地配置资源。市场关系是由无数商品生产者合乎理性利益追求形成的,没有任何一种办法能了解千千万万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支付函数和需求变动,只能靠他们符合规定的市场选择行为,这就是市场配置的必然性所在。其四,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以市场作为配置资源基本方式的经济,它从小商品经济走来,历经几千年的历史最终成熟。它反映的是一种交换形式或方式,和某种社会经济制度没有取舍关系,只有结合关系。其五,历史表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局限性在于商品经济不发达,一些落后国家之所以经济停滞不前,就在于排斥市场经济或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其六,实践表明,市场经济是当代世界的一种“效率型”经济资源配置方式,整个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经济发达国家的发展、落后国家的崛起,都得益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发展中得以深化,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有着前无古人的至关重要意义和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走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使命愈加凸显,即遵循它的规律,发挥它的优势,扬弃它的弊端,修补它的短板,从而为认识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新境界。 二、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过程 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是一个艰辛探索的过程,基于我国不同时期国情、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规律,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过程大致划分为四个时期,回顾和总结这四个时期,在深化认识市场经济规律的基础上,构建更加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国内外条件的限制,中国共产党顺应当时的历史环境,将我国有限的社会生产资料集中起来,确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业体系的建设、综合实力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度集中的经济计划体制的弊端日益凸显,使得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陷入“沼泽”。面临“苏联模式”的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探索,并在探索中不断前进,明确提出了“以苏为鉴”、“走自己的路”,这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以《论十大关系》为标志,党在八大前后开始突破苏联模式,对计划经济体制开始改革。毛泽东在1960年6月的《十年总结》中谈到,我国“从1956年提出十大关系起,开始找到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这种路线既是一种方法,又是一种新模式的探索,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创新提供了新的经验,为以后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方法论。至此,我国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了艰辛的探索,与此同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其中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一是“可以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言外之意就是,必须在保证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的主体地位下,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可以得到适当发展,同时支持竞争。二是处理好各方关系。不仅要处理好国家统一调度与地方灵活生产的关系,而且要处理好生产单位与个人的关系。三是经济计划要符合客观规律,最主要的原则是保持相对平衡的计划和实现综合平稳的发展。四是在公有制基础上发展商品经济,同时尊重和利用价值规律。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中,我国通过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从极端落后的生产力水平和极端封锁的国际环境下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不仅改变了国内的条件,而且使得国际环境得以改善;不仅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而且使得经济社会得到发展,从而为改革开放积累了重要的经验和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