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637(2021)02-0065-08 2020年,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笼罩下,电影行业面临诸多考验。受疫情影响,我国影视行业产业链的上中下游皆遭遇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停摆:影院歇业关闭、拍摄活动停产停工、影片纷纷撤档;观众大批居家、封闭隔离;各类公共场所的开放时间都无限期延后。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社会生活秩序逐步恢复正常,我们进入了“后疫情”时代。2020年7月20日,阔别178天的电影院重新开放。在影院重开之初,采取的是复映计划,将《战狼2》《中国合伙人》《何以为家》等一批近年来引起过强烈反响的中外影片重新放映,而后由《八佰》领衔多部新片上映。 但院线的恢复并不意味着行业恢复往昔热闹,大批影视公司和影院类企业注销,万达电影、华谊兄弟等影视公司的2020年一季度财报基本都显示为亏损。同时,国外依旧肆虐的疫情和国内不时小规模爆发的疫情也如阴霾般持续笼罩。所谓“后疫情”时代,正描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我国得到控制后的状态。 可以用以下几个特征来描述后疫情时代:第一,疫情的阴云仍然时刻悬挂,令社会生产生活处于压力之下;第二,经济稳步复苏,但各行业内部也经过了大幅的变化和调整;第三,社会文化价值发生转变,危机让我们对生命、国家和社会有新的思考;第四,国际关系和秩序发生重大变化,我国面临着空前复杂的国际形势。这些特征构成了“后疫情”时代的内涵,也深刻影响着作为重要文化表征的电影行业。 许多学者对后疫情时代下中国电影将何去何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饶曙光、兰建华在《后疫情时代:中国电影的高峰之路与世界电影新格局》一文中提出应将疫情影响作为对电影产业进行深度改革的契机,唯有通过技术创新和文化通约的“双轮驱动”,才能助推中国电影向世界强国目标迈进,重塑世界电影格局[1]。饶曙光在发表于《中国艺术报》的《“后疫情”时期,中国电影的发展动能与转型趋势》一文中也提到了政策赋能与“互联网+”融合创新的重要性[2]。张春的《后疫情时代:国产电影发展趋势》一文梳理了后疫情时代特征,认为反思类电影内容或成主流,传媒技术将加速行业洗牌,影视产业将迎来挑战和机遇并存的时代[3]。郑璐、邢祥在《后疫情时代中国电影的发展路向》一文中总结了后疫情时代电影行业的危与机、行业变化的新与旧、未来发展的破与立,强调应立足现实语境、把握时代变化、加快供给侧改革[4]。陈旭光在后疫情时代的电影研究中,特别关注到“想象力消费”的重要性,他在《后疫情时代中国影视行业的“破”与“立”》一文中提出后疫情时代的“想象力消费”成为增长点,应丰富发展灾难类、幻想型、影游融合的新作品和新样态[5]的观点。他还特别撰文强调了后疫情时代“影游融合”类电影的潜力,认为这是一个可以重点开发的领域[6]。 在目前的研究成果中,除了宏观层面的把握,尤为值得关注的就是对“影游融合”电影新样态的关注。被疫情放大的互联网及其职能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电影作为技术进步催生的文化艺术形式,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其形态也将出现新的变化。而影游融合催生的新形态就是互动电影,其已历经一定的发展,又将在后疫情时代展现出新的生机。 二、后疫情时代的电影产业变局 事实上,早在疫情之前,电影行业就已步入“寒冬”:资本退场、监管加强,“大卡司、大IP、大投资”失灵,潮水退去、泡沫压出。历经2013年到2018年票房的跨越式增长,2019年以来我国电影市场的降温有目共睹。同时,2019年也是我国电影产业格局调整的重要阶段:电影类型多元化趋势渐显,主旋律电影逐渐摸索出成熟商业模式;动画电影和科幻片实现了质与量的双重突破;新的原创人才迸发出强大的创作能力。从整体上影片生产量与票房增长速度微降,“高速发展已经进入低速的常态发展期,增量经济逐渐转向存量经济”[7]。 电影产业的高收益与眼球效应吸引了许多跨领域公司,原先以产业链下游业务为主的互联网公司如阿里影业、猫眼等开始向产业上游延伸形成纵向垂直整合结构。流媒体的盛行也促使电影产业走向另一个高潮,在“互联网+”背景下,产业格局正处于整合与革新中。 在变革进行之时,突然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阻滞了电影业的进程,部分公司与院线在疫情的影响下直接淘汰出局,产业整合事实上加速了。同时,疫情下的电影业显示出一番新的景象:第一,构建起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传播渠道,尤其院线电影转网这一意外且大胆的举措,开始直接整合院线电影与网络电影的差异性;第二,放映渠道由银幕转向屏幕,观影空间由影院转向网络;第三,受众通过视频或短视频平台来满足影像消费的需求,信息接收方式呈多元化趋势,观影行为发生变化;第四,电影美学开始发生嬗变。 (一)“互联网+电影”的传播业态 受疫情影响,互联网和移动端的“云观影”成为观影途径。原本定档大年初一的院线电影《囧妈》,在撤档后被字节跳动以6.3亿高价买断版权,在抖音、西瓜视频等旗下APP免费播出。而后电影《肥龙过江》在爱奇艺和腾讯视频两大平台联合播出,《大赢家》等影片紧随其后。由此,院线放映的地位受到了巨大的挑战,这种虽有龙标却因不可抗力而零窗口期同步上映的做法,被广泛讨论。“窗口期”即影片的“院线独占时间”,既往的发行放映市场已建立了主流商业院线为主、特色发行放映模式为辅的成熟体系。结束“窗口期”的院线新片就将进入线上放映,授权视频平台是电影产业在院线外最主要的获利方式。对于观众,视频网站就此取代了影院的时效优势,并且具有价格优势和灵活的场景优势,还可以满足差异化、个性化的观影需求。其实,与流媒体平台合作发行放映以争取更多用户的方式,在疫情之前便有所显现,例如《罗马》和《爱尔兰人》的主要制作方、全球最大的流媒体平台奈飞为冲击奥斯卡而被迫进行三周点映后,便迅速转战自有平台进行会员点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