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16298/j.cnki.1004-3667.2021.01.16 职业教育实习是学生基于情境认知、实践共同体和集体智慧进入专业环境的过渡性经验改造。作为我国职业教育必需的实践教学环节,国家层面通过《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以及《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政策持续推进实习实施。然而,高职院校学生实习依然存在诸多难题,实习质量不断受到公众质疑。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实习质量的研究视角较多,但对于实习质量的形成规律尚未给予应有的关注与探究。本研究从实习的规律性问题入手,基于学校、企业、学生三个实习直接参与主体,揭示从哪些要素、通过哪些路径能够促进实习形成较高的质量。 一、文献综述与理论假设 (一)高职教育实习质量评价的研究 高职教育实习是学生从学校过渡到工作场所的学习形式,能促进学生应用知识、习得技能,将工作经验有意识地结构化和使用。教育质量是教育活动目标的达成程度。高职教育实习质量则是实习适应其目标的要求所具有的规定性,可用适应目标要求的程度来表示其高低。实习质量具有自身的特性,即与学生发展要求有关的实习的固有特性。实习与合作教育较为相似,都是工作场所学习形式。在合作教育领域,Fletcher提出从个人发展、职业发展和学术成就三个方面衡量合作教育质量[1];Parks等基于学生自我认知,构建职业发展、学术成就、工作技能发展、个人成长四维模型,评价合作教育质量[2]。这些研究不仅表明从学生自我认知视角评价实习质量的可行性,也揭示了评价实习质量不应局限于促进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提升,更要体现学生发展、个人成长的教育价值。国内研究者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从专业发展、职业发展、个人成长和学业进步四个方面评价实习质量的可行性[3]。因此,基于学生全面发展视角,高职教育实习的质量特性表现为指向学生专业技能的职业性、职业生涯的发展性和个人生活的社会性,这也是实习要达到的目标。由此,本研究基于学生自我认知,从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个人成长等三个维度评价实习质量。 (二)高职教育实习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学生主动参与是进行工作场所学习的基本要求。作为一种工作场所学习,实习要求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目标和学习行为能反映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情况,且影响到学习结果。有研究表明,源自内心需要的实习愿望、在实习中获得身份认同等实习动机与实习成果及个人发展成正比[4]。目标具有指向行为的作用,工作场所学习理论将学习目标视为评价学习的第一要素[5]。Hager将实习目标作为开发优质实习项目的关键[6],且实习前期构建目标有利于提升实习质量[7]。实习行为是一种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其目的在于学生能够体验工作世界及获得工作经验、应用知识与技能、观察或模仿他人实践进行专业学习等。由于实习中的经验不会自动导致学习,必须以与他人讨论、同行对话、自我反思等情境的学习行为得以实现。这要求学生在实习中进行观察和反思工作实践,才能确保实习应有的育人价值和实习质量[8]。综上,本研究将学生实习动机、合法参与目标、情境学习行为归纳为学生主动参与,并提出假设H1:学生主动参与对实习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学校资源投入是高职院校承担实习的基本责任,通过实习管理、联合企业培养人才坚守实习的教育价值。学校实习管理涵盖实习制度和组织机构建设、实习事务管理、学生实习行为监督等,包括选择符合要求的企业,与企业协同管理,全程监督学生的实习表现[9];要求学生与企业签订实习协议、保持实习记录,监督企业履行责任等。学校教师指导包括帮助学生制定实习目标和计划、指导技能训练、规范实习行为、解答实习困惑等。美国社区学院的实习指导教师是保障实习质量的重要因素[10],其帮助学生明确实习目标、反思学习经验、最大程度地利用实习机会。国内研究也认为,学校指导教师实习前说明实习目的、计划,实习中及时解答问题,实习后与企业指导师傅共同开展实习评价,是提升实习质量的重要举措[11]。良好的校企关系有助于学生实习,提升实习质量,是学校资源投入的重要部分。欧盟在《EU27国家学徒和实习计划》中,将校企关系视为促进实习成功的关键因素[12]。综上,本研究将学校实习管理、学校教师指导和校企关系维持归纳为学校资源投入,并提出假设H2:学校资源投入对实习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企业资源供给是国家政策确立企业实施实习主体地位的必然要求。企业是职业教育“产品的消费者”,必须参与学校产品的生产过程,拥有管理发言权[13]。企业实习管理内容与学校实习管理相似,且更具直接性。企业在实习前设计实习项目、帮助学生设定目标,实习中采取措施激发学生的动机和行为,均能提升实习质量。企业实习制度主要指对国家政策的遵守,在企业内部形成有利于学生实习的制度环境。研究表明,规范的工作时间、合理的薪酬,提供实习保险和就业机会等,是企业保障实习质量的重要制度内容[14]。此外,学生技术技能训练的内容和方式与企业提供的实习任务紧密相关,企业师傅直接参与实习,他们的指导行为会影响实习质量。由此,本研究将企业实习管理、企业实习制度、企业实习任务和企业师傅指导统称为企业资源供给,并提出假设H3:企业资源供给对实习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学校投入的资源和企业供给的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才能实现校企协同育人,学校和企业任何一方资源的单独作用都难以促进实习形成较高的质量。学校会同企业共同组织实施学生实习是开展实习工作的基本要求。本研究在综述学生主动参与、学校资源投入和企业资源供给的内容基础上,探索性地提出假设H4、H5、H6,并构建理论假设模型。(见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