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COVID-19疫情继续在全球肆虐,整个人类生活陷入了一片混乱,各行各业都受到了巨大冲击,电影业也难逃厄运,众多影院破产,有些刚拍出来的电影只能在网络平台播放,这不得不使人忧虑电影的前途。如果说这是外部环境导致电影的困境,从其自身来说,电影也面临着诸多挑战。电影自从1895年被发明以来,随着人类技术的不断进步,在这一百多年时间里电影已经发生了数次变化。可以说,每次变化都给电影带来了全新的因素,甚至也影响了人们对电影的看法。特别是在当今的数字时代,电影制作技术更是发达,传统的胶片电影已经变成了数字电影,这就使电影的生产、发行和展示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甚至有人惊呼,电影已经终结了。当然,也有人认为,当今的高科技数字电影并没有打破电影艺术的范畴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或者是演变成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它只是在电影固有的框架内进行着技术或美学上的革新。①这两种观点在学界都有自己的支持者,在今天的数字电影成为电影的主要形态下,电影终结这个问题就需要学界进行学理上的解释。而对电影研究来说,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每当电影遇到危机时,电影研究就会变得兴盛起来,一是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中后期到七十年代中后期,电视的兴起给电影带来了威胁;二是1986年开始,数字影视技术如VCR、DVD的兴起导致了电影的另一次危机。在电影的这两次危机中,都形成了电影研究的高潮,或许只有在危机中才能促使人们对其进行思考。
安东尼·卢米埃尔 一、电影终结论的历史考察 关于电影终结或死亡的论调并不是一个新的话题,但数字电影的出现让更多人关注电影的发展问题,而随着当前电影业陷入困境,电影的终结或死亡问题则进一步成为学界所关注的话题。实际上,关于电影终结的论调一直伴随着电影的发展。据悉,早在电影产生之初的1897年,发明电影的卢米埃尔兄弟的父亲——安托万·卢米埃尔就警告过乔治·梅里爱:“电影是一种没有未来的发明”。②在老卢米埃尔看来,电影是没有前途的媒介,大可不必把精力放在电影上,而偏偏梅里爱对电影有浓厚的兴趣,在他的努力下,电影拍摄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如出现了停机再拍技术。在几年之后,也就是1900年,电影在其发展史上出现了第一次飞跃,即有声电影的出现。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到了1930年代,有声电影成为全球现象,传统的默片销声匿迹。有声电影的出现自然是电影发展的一大进步,奇怪的是,很多电影理论家、制作人非但没有因此唱赞歌,甚至把声音的到来作为当时的电影——也就是无声电影、蒙太奇电影和表现主义的场景电影,或者巴赞意义上的把信仰放在图像之中的电影的丧钟③。这些人中最有名的莫过于美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他推崇的是所谓的纯电影(Complete Film),就是早期的无声黑白电影,并认为这代表电影的最纯状态,而出现的无论是声音、还是即将出现的彩色电影、3D电影和宽屏电影都是对电影纯洁性的威胁。④雷内·克莱尔也曾因为有声电影的出现而怨声载道,声音的到来是“非常具有毁灭性的,屏幕失去的比它所得到的要多得多”⑤。在雷内看来,虽然电影征服了声音的世界,却失去了梦想的世界。 如果说声音的出现只是电影因其内部技术发展而自我摧毁的话,随着技术的进步,对移动画面的保存能力就不再只是电影的专利了,特别是电视和视频技术的兴起已经成为电影的有力竞争者,并且有可能从外部摧毁它。在1920年代,福克斯电影公司的创立者威廉·福克斯就已经把广播和电视作为电影发展的潜在对手。在福克斯看来,电影中加入声音是试图在与广播的竞争中处于上风;而对大银幕制式电影的开发则是以期能在与电视的博弈中取得优势。⑥但随着家庭影院的出现,电影的地位日益受到挑战,甚至其生存都受到了威胁。1976年,作为电影梦工厂的好莱坞以侵犯版权为由把索尼公司告上了法庭,但最终败诉。其实,索尼录像机为代表的家庭影院并没有威胁到电影的地位,甚至,录像机的使用还增加了电影院的观众人数,录像机刺激人们对新电影的需求,而让观众重返电影院,一度创造了票房热潮。所以,无论是录像机还是后来的VCD、DVD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敲响了电影业的丧钟,相反,它们成了电影的救世主,因为无论是人们购买还是租赁这些预录影片的收入已经占了好莱坞收入的一半。即使在今天这个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观看电影,院线电影依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票房神话。
威廉·福克斯 虽然电影的发明本身就是一种融合了光学、电子、化学和机械学等现代技术的结果,但在20世纪后半期,计算机技术把电影的发展又向前推动了一大步,也就是数字电影开始出现。有人惊叹,“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为电影艺术带来了新的美学效果的同时,传统电影似乎逐渐丧失了其作为电影的本质。在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裹挟下走向了穷途末路。数字电影取代甚至超越传统电影的地位,从而完成了电影向高科技电影的成功换代,整体上使传统电影完成百余年的历史使命步入了后电影时代……”⑦于是,好莱坞出现大量的数字电影,以《星球大战》《侏罗纪公园》《指环王》等影片为代表,这些影片的很多场面并不是实景,而是完全通过计算机模拟技术虚构而成,呈现出与传统影片完全不同的美学效果。面对这种高科技电影的出现,有的人持乐观态度,但对于一些传统电影的支持者来说,关于电影终结或死亡的论调又重新出现。面对着数字电影所制造出来的虚拟图像,后现代大师波德里亚深感忧虑,并把这种图像称为拟像,拟像的出现意味图像的泛滥,导致无物可看,而艺术就是因为拟像和内爆而濒临消失。在波德里亚看来,逼真度、解析度、高画质和立体感,这些拟真技术是让电影终结的罪魁祸首。因为:“不再有目光可见的图像,只有数字感官可以感觉到的图像,这是计算机处理和控制的感官。”⑧而在传统的电影理论看来,影像对真实的忠诚和承诺构成了电影自身的“完整神话”。所以,有人认为,“但当影像无限增生、无处不在时,当电影中的超真实不停地汲取真实之后,电影沦为自己的敌人,消失于无处不在、无始无终的超真实的影像世界。”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