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背景下,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因此,着力于创新和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成为我们面临的重大任务。同时,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物流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作用显著增强,成为区域经济又一新的增长点。[1]随着区域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业的集聚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物流资源的空间集聚会产生强大的内外部效应,其空间集聚不仅是优化物流业产业结构、优化物流流通体系的过程,更是与其他产业和社会经济要素不断协调和融合的过程。那么,物流业集聚是否能促进区域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呢?笔者以2019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做好2019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工作的通知》中确定的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中西部地区7个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即乌兰察布——二连浩特、南宁、重庆、成都、西安、兰州、乌鲁木齐为例[2],试图分析物流业集聚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一、文献综述 (一)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研究 新经济地理学、集聚理论均指出,产业集聚能够通过共享基础设施和要素资源降低生产成本、相关产业近距离交易降低交易成本和获得知识外溢等途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目前,国内外学者的经验研究多数支持产业的空间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有促进作用。赵伟等实证发现制造业区域集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效应很明显。[3]Brulhart和Otsuka都证实了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面作用。[4-5]但也有部分研究得出不同的结论。根据威廉姆森假说,在区域经济发展早期阶段,生产活动的集聚会显著促进经济效率。随着经济不断发展,集聚区发展成本的上升带来了“拥塞效应”,产生了集聚负外部性,从而不利于效率的提升。[6]随后,越来越多的学者考察集聚与生产率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如Gopinath等基于美国制造业数据的研究发现:产业集聚水平越过某个临界值后,就会阻碍生产率的提升。[7]周圣强指出集聚度与全要素生产率存在着倒U型关系。[8] (二)物流业集聚及其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研究 相较产业集聚,关于物流业集聚及其影响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研究可归纳为三个方面:(1)物流业集聚水平测度。钟祖昌用区位熵测算了我国31个省市的物流业集聚水平,并指出我国省域物流业集聚存在较强的空间相关性。[9]Rivera等对美国物流业集聚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美国物流业存在集聚现象,并且呈现出逐年增强的态势。[10](2)物流业集聚对区域产业发展的影响。王珍珍等分析了我国物流产业集聚度的利益来源以及物流产业集聚度对工业增加值的影响。[11]沈江检验了物流业发展对中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12]王琴梅等采用Tobit模型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物流业集聚水平对物流业效率的影响。[13](3)物流业集聚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舒辉等运用空间面板计量方法探究我国30个省市物流产业集聚与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的空间溢出效应。[14]李剑等选取中国内地31个省际数据为样本,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物流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效率和增长速度的影响,并从产业经济层面和对外贸易角度进行了异质性检验。[15] 综上所述,学术界目前关于产业集聚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主要是关于制造业集聚或者生产服务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研究,缺少物流业集聚影响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成果。而事实上,由于物流业服务生产和消费在时空上的不可分性,物流业相比于制造业更依赖于本地市场容量,显现出更强的空间集聚效应。[16]因此,深入分析物流业集聚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和效果大小就十分重要。另外,已有关于产业聚集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实证研究中,对产业聚集是通过提高技术效率还是通过促进技术进步或者两者兼具、进而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物流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是否有倒U型影响?相关分析还很不明确。基于此,文章将以我国西部地区7个国家物流枢纽城市为例,试图揭示物流业集聚影响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机理。物流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何种影响?物流业集聚主要是通过何种方式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进而针对性地提出建议。 二、物流业集聚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分析 (一)核心概念界定 1.物流业集聚 波特提出,产业集聚是在某一特定领域内互相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集合。[17]725本文根据波特的经典界定,结合物流业的特点,将物流业集聚定义为:在某一特定的区域范围内,提供物流服务的各类企业根据自身状况选择适合业务发展的区域进驻,从而在空间上高密度地集聚在一起的状态。 2.全要素生产率 丹尼森(Edward Fulton Denison)把生产率看成是产出量与投入量之比,即单位投入量的产出量。[18]215要素生产率包括单要素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区别在于他们所考虑的生产投入要素的范围不同。单要素生产率是指某一种生产要素的产出与投入之比,如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等;全要素生产率(简称TFP)是指全部投入要素的产出与投入之比。本文将全要素生产率定义为:一个生产单位(如企业、行业、地区或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与总投入的比值。全要素生产率包括规模经济、技术水平提升、要素配置优化等对产出的共同作用。 (二)物流业集聚影响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机理分析 1.物流业集聚产生的成本效应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成本效应是指物流业作为一种基础性的产业,其产业集聚能普遍降低生产成本、流通成本和交易成本,从而提高区域全要素生产率。(1)物流业集聚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第一,从物流供给侧降低生产成本。在物流业集聚程度较高的区域内,可实现基于整个区域的物流基础设施共建、物流资源共享,集聚区内的物流企业可享受到因规模扩大和资源共享带来的成本降低,导致在固定投入要素的情况下产出增加,进而提升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第二,从物流需求侧降低生产成本。物流业的集聚式发展可以提供多样化、成本较低的物流服务,区域内物流需求企业可以获得较为便利、完备的物流服务,进而实现弹性专精的生产经营活动,为规模经济的提高提供空间,进而提高物流需求企业全要素生产率。[19](2)物流业集聚可以降低纯粹流通费用和交易成本从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第一,降低纯粹流通费用。马克思指出,纯粹流通费用,包括买卖费用、簿记费用和货币费用等。[20]156-157区域物流业集聚式发展会带来物流组织化程度提高,物流组织的跨区域流转能力提高,商品流通渠道中的小微型流通环节将明显减少,单个流通环节的资源整合程度提高,供需匹配程度提高,从而节约纯粹流通费用。[21]第二,降低交易成本。新制度经济学的代表性人物科斯指出,把若干要素所有者组成一个单位参加市场交换,减少了市场交易者的数量从而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程度,节省了交易成本。[22]28-42而物流业集聚区内的合作企业由于经常性的沟通与合作,可以通过降低搜寻成本、简化交易流程、降低交易风险等途径来大幅度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进而提高要素和整个区域的收益[23],最终促进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