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电影史学家埃弗拉伊姆·卡茨(Efraim Katz)曾这样描述①:“尽管本土市场规模小,资源相对有限,早期(1910-1914)丹麦仍然是欧洲最繁荣的电影中心。丹麦电影可以与好莱坞的电影相媲美,在巴黎、伦敦、柏林和纽约都很受欢迎。”1910-1914年,被称为丹麦电影的“黄金时期”,也是丹麦电影的第一次辉煌时期②。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欧洲电影业统治着全球市场。美国虽然是最大的电影市场,但一战之前,美国在经济上还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美国电影公司也主要专注于满足国内快速增长的对电影的需求,无暇顾及国际市场。法国电影工业发展最为迅猛,百代公司最早实施“垂直整合”,能够控制一部电影的制作、发行和放映,同时还通过“水平整合”吞并其他制片公司,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影公司。“意大利和丹麦加入电影制作的重要国家行列”③,意大利以制作昂贵的史诗片和系列喜剧片为重点,到1910年,在国际电影市场上占据的份额仅次于法国;丹麦则凭借“犯罪惊悚片、剧情片以及多少有些耸动的情节剧”④,再加上迥异于舞台表演风格的电影演员亮相于世界舞台,成为国际发行网络中的重要力量。“在国际电影市场上,还没有谁能挑战法国、意大利、丹麦和美国的统治地位”⑤。作为一个地处欧洲大陆西北一隅,国土面积仅四万多平方公里的小国家,丹麦能在世界电影中成为一个重要参与者,迎来自己的“黄金时期”,北欧电影公司功不可没。“无声电影时代丹麦电影的历史很大程度上就是这家公司的历史”⑥,在当时的丹麦国内,其他大大小小的十余家电影公司没有一家能撼动北欧电影公司的地位。 北欧电影公司(Nordisk Films Kompagni/Nordisk Film)于1906年在哥本哈根成立,创始人是奥尔·奥尔森(Ole Olsen)。奥尔森是一位嗅觉灵敏的商人,在他的运作下,北欧电影公司迅速发展成为一家跨国大公司,在柏林、维也纳和伦敦设立分支机构,在纽约拥有一家子公司,在俄罗斯、南美甚至亚洲等地有众多代理商和发行商。到1915年,北欧电影公司拥有1700名左右的员工,电影产量达到了巅峰,当年发行了174部电影⑦,大概相当于每周完成两部故事片的拍摄,一跃成为仅次于法国百代公司的欧洲第二大电影公司,稳健地踏上了一条规模化、标准化、国际化的商业发展道路,拥有了一批由导演、编剧、摄影师、演员和美工师组成的常驻班底,成批量地进行类型电影制作,有计划地向市场推出明星,并且对影片的国际销售策略进行精心的顶层设计。丹麦作家兼记者阿诺德·亨丁(Arnold Hending)曾称北欧电影公司是“哥本哈根的好莱坞”⑧。北欧电影公司与好莱坞之间的比较是显而易见的:北欧电影公司推出的部门制和中央集中管理模式与好莱坞的制片人中心制颇为类似;由于并未拥有自己的院线,一战爆发前北欧电影公司并不属于“垂直整合”的大制片厂,但其在国际市场上所采取的“包档发行”和“蒙眼出价”的销售策略与好莱坞如出一辙;另外,北欧电影公司也早于好莱坞确立了“明星制”和“类型制”:与导演和演员签订长期固定合同,确保他们在其旗下按要求工作;通过类型电影制作降低投资风险,同时增加观众黏度。可以说,北欧电影公司在好莱坞之前就已经按照制片厂制度来组织电影制作了。正如大卫·波德维尔(David Bordwell)和克莉斯汀·汤普森(Kristin Thompson)在《世界电影史》中指出:虽然古典好莱坞电影直到1917年才发展出一套美国电影制作标准的形式原则体系,“但这一体系的许多基本原则在好莱坞成为电影制作中心之前就已经实现了,而且,许多原则实际上是国外首先尝试使用的”⑨。这里的“国外”无疑包含了丹麦。然而好景不长,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阻断了电影的跨国流动,也给由于国内市场狭小而主要依赖于国际市场的早期丹麦电影工业带来了重大打击,产量缩减,电影出口途径被切断。1917年,丹麦的电影制作完全停止了,1918年取得和平后才重新开始。可惜的是,丹麦电影在国际市场上再也没有恢复过“黄金时期”的荣耀。 总之,“黄金时期”的丹麦电影在世界电影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世界电影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北欧电影公司出品的电影类型丰富,有情节剧、闹剧、惊悚恐怖片和科幻片等,表演风格独树一帜,在灯光、摄影机机位和布景设计等技术和艺术层面也走在了时代前面,涌现出了一批才华横溢、技术娴熟的导演和明星。本文回顾和梳理“黄金时期”早期丹麦电影的历史,探讨北欧电影公司的制片管理模式的确立,从类型探索、明星制造和国际化策略三个方面来具体分析早期丹麦电影的成就和影响。 一、北欧电影公司的发展历程 北欧电影公司并非国际上最早成立的电影公司之一,当时法国的百代公司和高蒙公司很早就建立了国际发行网络,美国、英国和意大利也分别有自己的电影公司。那么北欧电影公司是如何跻身于世界领先的电影公司之列的?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该公司是作为一个商业企业创建的,其目标是盈利。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大规模生产,电影是娱乐业中第一批像其他工业产品一样批量生产的产品之一,“通过相对较少、回报较快的投资,电影业成了‘企业家的摇钱树’”⑩。一家成功的现代企业具有以下特征:“能够大量生产商品并广泛分销;公司由一系列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在公司的产品开发、生产或销售中都履行自己的职能,高级管理人员负责总协调”。(11)1906-1909年是北欧电影公司的初创期,公司就是这样组织起来的:摄影棚设在哥本哈根近郊的瓦尔比(Valby),冲印实验室设在哥本哈根另一端的弗里杭恩(Frihavnen),在柏林、伦敦和维也纳设有办事处,在纽约设立子公司“大北方”公司(Great Northern)。每个分支机构都有自己的管理层,根据统一的模式运作,所有这些机构又都由总部集中管辖,最高管理人,即创始人奥尔森自己担任总指挥,有条不紊地指导下一级管理人员执行自己的指令。奥尔森敏锐地意识到争夺国际市场份额是提高公司战略能力的关键,为了尽可能比其他竞争对手更快进入市场,他早早就在世界各大电影中心进行布局,并通过这些分支机构直接向世界各地的发行商、影院和代理商出售其电影。很快,俄罗斯、瑞典、挪威、匈牙利、意大利、法国、瑞士、巴西、新加坡等国都能看到北欧电影公司的电影,公司极具地域特色的商标——站立在地球之巅咆哮的北极熊——也因此广为人知,成了区别于其他公司产品的重要标志。维高·拉森(Viggo Larsen)是此时期公司的主要导演,他导演了公司1906-1909年的几乎所有故事片,平均每年60部。所有工作人员都身兼多职,拉森自己也经常在他执导的影片中担任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