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以来,中国电影市场与中国经济同步发展。2010年前后,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电影也随之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并在随后持续发展。当前,中国的银幕总数已跃居世界第一,成为全球电影市场增长的主要力量。相应地,在当前国际文化交流的大格局下,中国电影也相应承担起对内弘扬主流价值、对外展示中国形象的媒介功能。 文化是经过历史演变、积淀下来的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价值体系的总成。英国文化研究理论家雷蒙·威廉姆斯(Raymond Williams)曾表述,特定社会的文化形态作为一个集合,并存着三种因素:一是遗存因素(Residual),二是新显现因素(Emergent),但最重要的是把握第三点——主导因素(Dominant)①。判断一个社会及其文化的性质,还是要把握这个社会文化的主流价值、主导因素。主导文化是相对于非主流文化而言,它是国家机器大力弘扬的,而且还有具体的发展计划,其主要功能是维护和保证社会稳定,培养民众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优秀的作品之所以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和恒久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就在于这些作品恰当地反映了他们所处的时代,承载了那个时代的真正价值,准确地把握了那个时代的特征,最终对那个时代的社会关系做出了深刻而又形象的再现。 当前中国电影已初步建立了“多样化、多品种、多类型”格局,在强劲发展的电影市场的基础上,正走在从电影大国迈向电影强国的道路上,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从文化价值传达的角度来看,中国电影在艺术质量和海外交流等层面还有很多问题需要面对解决。通过2019年香港修例风波,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等社会重大事件的检验,掌握着国际话语权的西方媒体对中国仍然有着浓厚的敌意,国际受众仍然对中国问题存在诸多误解,甚至谬解,这种情况下更需要中国的文化有所作为、有所行动、主动出击,采取智慧和有效的方法利用电影等传播媒体,来塑造中国形象,传播中国话语。 当代中国高速发展,互联网自媒体生发了更多的发声主体,成为多元理念碰撞共生的平台,很多社会问题在舆论场中众说纷纭,难以达成共识;而在与国际间人类共同价值的对接上,也有落差,这是当前中国电影创作难以在价值层面取得共识的症结所在,同时也导致中国电影在叙事层面尚未形成清晰有效的价值引领策略。对国内观众而言,中国电影文化价值的传达效力有待提高,具体表现为核心价值观无法以成熟的叙事策略在电影中呈现,也未能充分有效地传达给目标观众;海外文化交流层面,中国电影则没有与人类共同价值观念形成基本的通约关系,未能有效地吸引更多的海外观众关注中国、理解中国。因此,文化传播效力在当下中国电影叙事中陷入双重困境。具体而言,以传达社会核心价值为宗旨的主旋律电影,意识形态传导效力尚需提高;而以追求高票房为目标的主流商业电影层面则呈现价值观波动和断层,而电影整体叙事形态上,价值表达呈现出“非稳态”。换言之,当前中国电影创作,仍需不断探索价值表达的有效路径,并对叙事策略进行修正,以期实现价值理念的有效传导、国家形象的积极塑造。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政府的电影管理部门到电影创作界,投入了强力的政策和大量的人力、资金和资源,来推进主旋律电影的创作,其间也有不少优秀的代表性作品脱颖而出,但整体而言,主旋律电影作品所取得的成绩仍然未达理想境地,特别是在感召青少年观众方面,离众望所归的目标仍有相当的距离。相对于一般主流商业电影而言,主旋律电影的意识形态诉求无疑更为突出,意识形态传达是其本质任务,但是理想的意识形态效果,就像空气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一样,人包裹在空气中间、一刻也离不开它,但又不会刻意感觉到它的存在。成功的意识形态功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受众,但是受众又不会感觉到被宣传、被教育。从这一点上讲,我们的主旋律电影作品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亟须转变过于高调的宣传教育视角,以鲜活的艺术形象展示饱满的人性,以富有感染力的叙事技巧呈现艺术的魅力,以高标准的艺术作品来吸引观众,让观众在高质量的艺术美感享受过程中,自然地体悟到作品的价值意义。 应该看到,近年来的主旋律电影创作,逐渐重视电影作品艺术魅力的传达。从政府管理部门到电影批评界,甚至整个社会的文化界,都对主旋律电影创作的现状和发展方向给出了诚恳的建议、探索可行的路径,创作人员也努力地研究中国社会,研究艺术规律;同时,在尊重中国艺术现实的情况下,更多地去学习借鉴西方电影有益的成功经验,力图让主旋律作品在高屋建瓴的格局下能够深入人心,力图让主旋律电影在表述宏大叙事的同时能呈现感染观众的日常情怀,以图完成意识形态传达的任务。这种努力卓有成效,体现了主旋律电影创作的与时俱进。近期涌现出的部分主旋律电影,如《我和我的祖国》等,取材自重大事件,但重视剧中人物个人体验的表达,以个体介入历史重要瞬间的体验和感悟,完成了国家宏大叙事的微观化表达。在庆祝新中国成立的喜悦时刻,影片投放市场,实现了普天同庆的放映效果,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丰收。 但是从历史回溯和宏观层面审视主旋律电影创作,相当一段时间内,相当一部分承载价值传达的主旋律电影作品在创作过程中未能充分调动艺术规律、艺术技巧去完成,最终导致叙事感染力量弱化,这种创作矛盾也是困扰当前中国主旋律电影发展的重要症结。一些主旋律电影作品,因为过多强调其宣传属性、价值功能,而忽视本应尊重的艺术规律,为追求政治正确的惯性力量所驱动,作品中人物塑造、情节建构进而被意识形态传达的要求选择、提纯,拉大了叙事内容与日常社会的距离,有些艺术表达甚至远离了生活常识。其结果是对内,在中国观众中不能形成预期影响力,在境外更得不到海外观众的广泛接受。众多国产主旋律影视作品,从选材、创意开始就从宣传效应出发,取材自一些来自真实生活的优秀人物、光彩人物,这些人物在现实生活中优秀先进、具有人格魅力,但是经过电影创作成为艺术形象之后对内不能说服观众,对外不能感召国外观众,问题基本就是出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