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38(2020)08-0019-06 乡村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重要场所,乡村善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中国乡村是全世界人口最多、差异最大的乡村。按照国家卫计委的统计估算,“到2030年中国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农村人口还有4.5亿”[1]。在精准扶贫政策大力推行之前,甚至存在大量的“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口”的贫困村。[2]“乡村落后,全局被动”,中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亟须实施现代化的改革与治理。因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九届四中全会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然而,乡村振兴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系统的大变革,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需要多方面力量的参与和贡献。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和服务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3]然而,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也存在着客观的困难:一是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意愿不足,“轻农、去农、离农”现象十分严重;二是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与水平还有待提升,职业教育资源匮乏、办学条件弱,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能力有限;三是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治理不到位,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政策、资金分散,组织机构与管理部门条块分割,效率低下。事实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建设是一个有机的体系,产业兴旺是基础,生态宜居是平台,乡风文明是制度支撑,治理有效是杠杆,生活富裕是目标。以有效治理撬动新时代职业教育助推乡村振兴,探索职业教育助推乡村振兴的治理理念、治理架构、治理工具和治理内容的改革,进而实施乡村建设的现代化治理。 一、变革治理理念:追求现代化水平的乡村发展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对乡村建设提出的重要改革目标之一,旨在“构建起自治、德治、法治相统一的乡村治理体系”[4],实现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职业教育是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在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改革实践中,聚焦于“治理有效”目标的实现,首先需要做到治理理念的变革。 第一,职业教育助推乡村振兴的治理要从“碎片化”的治理转向“系统性”的治理。从逻辑上来说,职业教育助推乡村振兴的治理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对职业教育的治理、对乡村建设的治理,以及对职业教育助推乡村振兴工作的治理。但由于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原因,这三个方面的治理往往各自为政,分散管理。因此,职业教育助推乡村振兴治理理念要从“碎片化”的治理转向“系统性”的治理,统筹考虑职业教育系统和乡村建设系统,基于对职业教育系统和乡村建设的治理,促进对职业教育助推乡村振兴工作本身的治理。在行动路径上,一是要以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来治理职业教育,[5]跳出乡村职业教育的“本土思维”,在“大职教观”的理念中,统筹运用农村职业教育与城市职业教育、学历职业教育与继续职业教育等多样化的职业教育力量。二是统筹乡村建设全系统,全面升级乡村建设的“新目标”:从“生产发展”到“产业兴旺”,建设更加全面繁荣发展的乡村经济;从“生活宽裕”到“生活富裕”,持续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农民消费升级、提高乡村民生保障水平;从“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乡村;从“管理民主”到“治理有效”,要求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新体系;此外,还要以更高标准促进“乡风文明”。[6]三是精准对接供给侧与需求侧,树立“精准化”的服务理念。职业教育为乡村振兴服务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乡村场域的具体实践,因此,有效的治理必须根据技能供给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结合乡村新情况、乡村新业态、农民新需求,将职业教育系统的制度建设、体系建设、专业设置、课程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融入乡村振兴全过程,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第二,从“输血式”的外源性物质供给模式转向“造血式”的自主创生,有效克服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穆勒难题”[7]。乡村振兴的根本性动力还是在于乡村,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推动性力量,可以在两个方面重点帮助乡村的振兴。一方面,通过职业教育优化乡村人力资本,以人才兴村。[8]中国农民要富裕起来,归根结底要靠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一是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通过职业教育强化乡村劳动力人口的职业技术培训,加快培养农业职业经理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现代青年农场主等“新型农民”,特别关注本地毕业回村大学生、返乡农民工等人群的县域培养。二要优化乡村居民结构。在人口城镇化超过经济城镇化的中国,大量劳动力从农村迁移到城市,如今的农业人口被戏称为“九九、六一、三八”部队,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居民结构不合理。通过职业教育和其他渠道提高乡村居民的知识与技能是乡村振兴取得根本性胜利的关键。不仅要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还要为乡村振兴筹备自己的科技人员、教师、医生等。另一方面,以乡村振兴的政策为突破口,充分调动人力资源之外的各类资源。在实践路径上,遵循“效率取向”的原则,有效整合各类乡村教育资源,让有限的教育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最终实现“激活市场、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政策、激活组织”的治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