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719.3/.7.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667(2020)03-0011-08 德国新一届联邦政府自2018年组阁以来,在《联合执政协议》中提出加强建设“高等职业教育”(Die h
here Berufsbildung)的“创新型培训道路”[1],促进“职业教育和学术教育之间的渗透性与协同性”[2],强调两者的“等值性”(Gleichwertigkeit)[3]。在此执政理念下,德国联邦教育科研部于2018年12月18日发布了《以加强职业教育现代化为目的法律草案》,即《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以下简称《修订草案》)。这是《职业教育法》自1969年实施以来的第二次重大修订,其核心是设置高等职业教育的三级学位,以期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然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日益扩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对德国职业教育提出了挑战。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关注的核心问题是,《职业教育法》的修订反映出德国职业教育发展面临哪些结构性困境,新《职业教育法》能否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本研究将通过梳理德国修订《职业教育法》的背景、修订内容以及各行业对此的反应来探讨这些问题。 一、《职业教育法》修订背景:传统职业教育面临挑战 近十年来,德国人口结构变化所导致的专业劳动力短缺[4]和数字化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挑战[5]成为德国职业教育改革面临的重要议题。在此背景下,高等教育体系的不断扩张也对德国职业教育发展产生了冲击,这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职业培训空缺岗位大量增加 有关德国职业培训岗位供需情况的数据显示(见下页图1)[6],每年登记的培训岗位数量保持在53万以上,2018年增至56.53万,比2013年增长6.54%,这说明德国职业培训岗位的供给量稳中有升。然而,职业培训空缺岗位数量却大幅增加,相比2012年的3.41万,2018年的空缺岗位数已增至5.77万,增幅约为69%,这表明职业培训岗位的需求量下降。导致该现象的原因除了人口结构变化外,更多年轻人选择进入大学成为重要影响因素。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见图2左)[7],大学入学人数于2011年逼近双元制职业教育入学人数,并于2013年首次超过双元制职业教育入学人数,且2013年至2016年间两者的差距逐渐增大。面对高等教育体系的不断扩张,如何提高职业培训的吸引力成为德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
图1.职业培训岗位供给量(左)与培训岗位空缺数(右)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Bundesministerium für Bildung und Forschung.Berufsbildungsbericht 2019[R].Bonn:BMBF,2019:60.
图2.双元制职业教育入学人数和大学入学人数变化(左)和参加职业进修考试人数变化(右) 数据来源:1.Statistisches Bundesamt.Bildung und Kultur.Integrierte Ausbildungsberichterstattung 2017[R].Wiesbaden:Statistisches Bundesamt,2017:17-19.2.Bundesministerium für Bildung und Forschung.Berufsbildungsbericht 2019[R].Bonn:BMBF,2019:409-410. (二)职业进修考试参加人数下降 职业进修是德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①。接受职业进修(Fortbildung)是从业者在积累一定年限的从业经验后实现职位晋升,特别是进入组织中层领导岗位的重要条件。通过职业进修可以获得师傅(Meister)等职业称谓。有学者认为,德国职业进修结业水平相当于达到了许多国家高等教育的结业水平,但职业进修在德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却不高,其吸引力近年来也在下降。[8]从统计数据来看(见图2右)[9],2012年至2017年,虽然参加工业贸易类职业进修考试的人数略有上升,但参加职业进修考试的总人数在下降,尤其是参加手工业类考试的人数大幅下降。有研究认为,职业进修吸引力下降的原因在于,许多从业者将获取大学学位视为进入领导层的重要条件。[10]也有研究认为,德国高等教育领域出现了与职业培训相关的课程,在职业教育轨道中的年轻人愿意选择利用不同教育轨道间的衔接机制,进入高等教育领域学习。[11]由此可见,与职业培训一样,德国职业教育里的职业进修阶段也受到了高等教育体系扩张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