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国风景”与错置 2019年上半年,泰康保险集团在北京798艺术区举办了“中国风景:2019泰康收藏精品展”,该展览把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作为叙述当代中国文化的起点,这是很特殊和大胆的想法。策展人或许想要把延安以来的社会主义文化作为20世纪历史中具有整体性的传统,把20世纪50年代与七八十年代以来的改革开放时代辩证统一起来,突显这两个时代的延续与对话。 看完这个展览之后,我想到一个词:错置。展览并不是按照时间线索排列展品,而是把不同时代的作品错位地放置在一起,这是一种历史的错位,也是一种历史的重置。印象最深的是三幅作品,第一幅是徐冰创作于2001年的《毛主席语录——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用他发明的“英文书法”来完成。徐冰的作品是第一个展品,这个展览把这部2001年的作品放在了1942年,形成了一种强烈的错位感,显示了一种作品之外的张力。就像徐冰的书法一样,他把本来是表义的、象形文字的书法系统拼音化、图片化,这幅作品看起来像书法,从版式到书写习惯都是书法的体例,但是当仔细辨认每个文字时,又发现完全像“天书”一样无法解读。如果把每一个字“看”成汉字,看到的就是由英文字母组成的汉字偏旁部首,而如果把每一个字“读”成英文字母,就发现线性的字母是按照汉字的空间结构排列的。这种中西合璧的表象背后是一种中西文化的无法置换、无法通约和无法交流,这携带着20世纪八九十年代对中西文化的再反思。这种徐冰式的“即中即西、非中非西”的语言书写的是毛泽东的延安“讲话”,一篇要求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知识分子要与工农相结合的历史文献,对当代中国文化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所确立的文化原则:一是在批判传统的基础上继承人民的传统;二是在批判资产阶级文化的基础上创造现代的文化,也就是“洋为中用、古为今用”。这种历史文献所负载的文艺主张显然与徐冰的“天书”之间形成了有趣的错位和对话。 第二幅作品是国画大师蒋兆和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据说这部作品创作于1949年10月1日。蒋兆和的代表作是《流民图》,他用卷轴画的方式、借鉴西方油画的写实技法,全景式地展示了抗战时期流离失所的中国百姓,这本身极大地拓展了中国山水画的主题和界域,不仅创造了中国传统山水画与西方美术的融合,而且用传统山水画来“画”现代人和现代生活,让不可见的受苦人、底层人等新的社会主体变得“可见”。这幅《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更是用山水画表达了现代主题,画面近处是高高站立的农民和工人,他们共同举着一面五星红旗,远处是矮小的、欢呼的、模糊的人群,这非常完美地实现了“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美学风格,也很清晰地表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性质是工农联盟。这种用女性来代表农民、用男性来代表工人成为革命文艺中最基本的性别修辞方式。 第三幅画是陈仁的《突破》,放在第四部分改革开放时期,主题是“从神性到日常”。这幅作品创作于1985年,后来代表中国画到美国参加加州亚太博物馆举办的展览——“开门之后: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当代绘画展”,这是“文革”后中国内地艺术首次在海外参展。这幅画充满了未来感,一个健硕的男人(运动员),从灰色的背景中起跳,一跃而入蔚蓝色的天空或者海洋中,蔚蓝色在80年代有着清晰的所指,就是指现代化的、西方的文明。从灰色跃入彩色的空间,是如此坚决和自信,这是20世纪80年代对未来、对现代特有的乐观精神:一方面旧的藩篱已经抛弃,人们相信可以甩掉“文革”的包袱;另一方面现代化的远景还处于构想阶段,现代化所带来的诸多问题尚未显影。 从这种“错置”中的当代中国叙述中,我想引申出50年代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电影文化。1951年,北京电影制片厂出品了一部电影《走向新中国》,这是一部工业题材电影,借一个海归工程师从旧工厂到新工厂的变化,呈现新政权接管工厂的过程是,改变工厂的生产关系来促进工业生产和实现实业救国梦想的过程。“走向新中国”走向的是一个工业化的新中国、一个以钢铁为核心的重工业国家。在《走向新中国》的电影海报上,可以看到远处的工厂、冒烟的烟囱,以及几个人在拧大齿轮,这些都暗示社会主义文化的底色是一种工业文化,我想用这部电影引申出社会主义文化的工业底色。马克思曾说过:“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①也就是说,历史不是凭空创造的,历史与“过去继承下来的”传统有关系,这就涉及创建新的文化如何理解传统、如何评判过去的问题。2019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一百周年,从五四开始,中国为了追求现代文化采用一种激烈地批判、否定传统的策略,这种不断地与过去断裂的方式成为20世纪历史的常态。1949年作为新中国的起点,也处在与过去告别、创造新的文化的临界点上。 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挑战 1946年8月6日,毛泽东在与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第一次提出了“中间地带论”,他说“美国和苏联中间隔着极其辽阔的地带,这里有欧、亚、非三洲的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②。中国的解放战争就是一场发生在中间地带的革命。自1922年苏联成立之后,出现了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阵营,1945年二战结束之后,进入到冷战时期,此期间发生的第一场热战是中国的解放战争,第二场是朝鲜战争,第三场是越南战争。这三场战争都发生在美国和苏联之间的“中间地带”,是冷战中的热战,都和中国的命运有着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