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提出 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在我国高职教育快速发展进程中,众多高职院校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纳入必修课程体系,通过创业竞赛、建立创业园等措施,推动了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在受教育人数、教育形式、教育效果等方面都取得了成功。面对高职院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现由量变向质变突破的现实要求,亟须对其质量评价开展科学而系统的研究。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不仅能客观地呈现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现状,更能有效地促进新时代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化改革。 近20年来,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主要集中在创业教育及教学、中外高校比较、大学生自主创业、大学生创业素质能力培养、创业环境等研究领域,①较少关注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评价的理论和实践严重滞后,高品质的创业教育评价研究非常缺乏,难以满足创业教育持续发展的需求。②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更未引起足够的关注,相关评价研究更加缺乏。本研究从过程和结果两个方面,基于31个省市大范围调查,对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开展实证研究,依据调查结果提出新时代高职院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建议。 二、文献综述 基于不同的理论视角,教育评价存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两种范式。前者是对教育开展过程中涉及的教育要素进行评价,考察各要素的基本状况;后者是对受教育者获得的影响进行评价,考察受教育者对知识与技能、情感与行为等方面认知变化,也包括教育推动实践的成效。创新创业教育评价研究基本围绕这两种范式。 (一)创新创业教育结果评价的研究 美国是最早开展创业教育的国家,美国创业教育联盟从促进创业思维的理念、达成创业教育的方式、实现创业成功的责任等3个方面,评价创业教育实施成效。③欧盟基于学生评价主体,提出创业教育评价工具和指标项目(Assessment Tools and Indicators for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简称ASTEE),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从创业技能(Entrepreneurial Skills)、创业思维(Entrepreneurial Mindset)、创业知识(Entrepreneurial Knowledge)、与教育的关联性(Connectedness to Education)、与未来职业生涯的关联性(Connectedness to Future Career)等五个维度,来评价创业教育成效,其中,与教育的关联性主要讨论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与未来职业生涯的关联性则讨论学生的创业行为的偏好和创办企业意愿等内容。④在理论研究领域,研究者认为,创业教育的最重要结果是从观念上改变学生的态度和价值观,使他们具备更强烈的创业意愿和创业精神,而不是促使学生创办企业。⑤因此,研究者倾向于从受教育者的创业态度、创业知识和技能、创业行为、自我效能感以及对创业教育项目的总体评价等维度来评价创业教育的成效。⑥相关研究还将创业教育评价工具归为课程层面评价、项目层面评价和聚焦型工具三类。课程层面评价是衡量学生对特定课程或者活动的反响;项目层面评价主要衡量知识、能力、满意度等内容;聚焦型工具则衡量创业自我效能感、创业意愿、创业导向等。⑦职业教育旨在促进学生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人人出彩。研究者认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以促进学生实现自我为价值取向,并体现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帮助学生认识创业活动三个维度。⑧创新创业教育的逻辑起点是培养人,创新创业教育和其他教育一样,要回归人的发展,而不仅仅是实现缓解就业压力、创造社会财富等目标。这已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结果评价范式的共识。 (二)创新创业教育过程评价的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过程评价主要围绕创新创业教育要素展开。相关研究指出,通过实施高校创业教育过程评价,及时发现内部深层次问题与原因,尤其是对质量结果有关键影响的因素进行全方位监测,进而对存在问题及时预防与精准“治疗”。⑨研究者从创业课程、创业讲座、创业竞赛、创业社团四个方面评价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现状及影响。⑩也有研究者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评价指标包括课程设置、师资背景、教学方法、实践平台、组织领导、资金支撑、社会协同等。(11)还有研究者提倡按照政策、教学、实践、课程、项目、专题等多要素的要求,模块化设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过程评价指标。(12)依据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特征和要素,研究者基于CIPP模型,构建了包括实践平台、师资建设、课程教授、指导服务、实践活动、创新成果、社会效益等维度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要素评价模型。(13)此外,相关研究还认为,教师在创业方面的科研成果,如创业企业生命周期管理、技术创新等,对创新创业教育具有促进作用,(14)教师和学生利用科技成果共同创业能极大地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发展。近年来,师生共同创新创业项目正在我国高校逐步兴起,师生共创也成为创新创业教育过程评价的重要要素。这种基于创新创业教育过程的质量评价观体现了教育质量评价回归本位的趋势,也避免了过分依赖结果评价的弊端。 总体来看,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研究已经引起关注,但尚未形成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价体系,且已有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研究多以规范研究为主,运用实证方法进行研究的文献乏善可陈。尤其对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而言,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要素及其成效的认知,更是缺乏实证研究提供证据支持。实证研究往往需要规范研究为依托,规范研究需要实证研究来验证。鉴于已有研究启发,本研究认为,以学生为主体评价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应当立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和结果两个方面。对创新创业教育过程的评价可以从个人资源、课堂教学、创业竞赛、创业实践、政府支持、师生共创等维度进行;对创新创业教育结果的评价应当聚焦于创业知识与技能、创业意愿与精神等内容。 三、研究设计 首先,本研究在文献综述基础上,构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的理论框架;其次,采用结构化问卷调查方式,自编调查问卷,通过调查高职院校学生的认知和态度,来反映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现状和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