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里斯·席勒(Morris Schiller)曾指出:“只要电影是一种视觉艺术,空间似乎就成了它总的感染形式,这正是电影最重要的东西”①。电影空间维度的研究不仅仅是纵向历时性的,还是横向共时性的,多视角多方位的电影空间研究对于电影理论和电影实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电影空间的范畴过于宏大,于沧海之中取一粟,总显得力不从心。带着这样的问题意识,逐渐在电影史的长河中,抽离出一种泛类型的电影文本——封闭空间电影。以《怒海孤舟》(Lifeboat,1944)为代表的这类影片,虽然没有华丽的空间场景转换,但观众仍然给予了这些电影相当大的关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部影片实在是扣人心弦,整部电影都在一部坦克内部拍摄完成,这一点让人印象深刻。”②李安导演对影片《黎巴嫩》(Lebanon,2009)的评价揭示出了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封闭空间”即戏剧冲突。美国作家斯蒂芬·金(Stephen King)同样将“封闭空间”列入写作十大恐怖要素,这在由其小说改编来的《闪灵》(The Shining,1980)等影片中有极致体现。封闭空间作为电影空间研究的一个切口,它独特的属性,使得其在构建电影空间的过程中,作用倍加鲜明,反而可以作为电影空间研究的有效途径。 本文集中论述封闭空间电影中的物质空间造型,它是此类电影的标志性空间视觉,且具备鲜明的排他特性——隔离性、表演性、几何变异性,这些特性使得封闭空间电影的空间造型不仅是展示故事的场景,同时也积极地介入了剧本创作,这是与其他开放空间电影之间最显著的不同。此外,本文中所提的“封闭空间”,即指封闭空间电影中故事以及人物行动展开的物质空间环境,当具体涉及建筑学层面上某种空间造型的特征时,会使用“封闭空间造型”一词。“封闭空间”作为电影空间的一种,它也具备社会与文化研究层面的审美及文化属性,但为了不产生混淆,本文更多在创作层面强调其物质属性。 一、隔离性作为封闭空间的核心特征 从没有哪种电影像封闭空间电影这样,需要它的主人公从头到尾对其所处的空间进行如此深度的感知,理由很简单——不感知,就无法逃离。此类电影中的空间之所以能成为封闭空间,在于空间常规功能的丧失——游轮漏水、太空舱出故障、火车被感染、隧道坍塌、摩天大楼起火等等,这些空间的正常服务被迫中断,从而导致空间内部秩序紊乱,成为封闭性的空间,而电影的主人公身在其中,他们与正常世界被迫隔离,影片的主要矛盾是主人公与所处封闭空间的矛盾,以及人物相互之间的冲突。因此,隔离是封闭空间电影的核心特征,同时也是其创作手段。 通常意义上,观众的观影行为是积极主动的,并且确实被要求在时间、空间和戏剧逻辑中跳来跳去。但是封闭空间电影将观众的这种思想跳跃性和影片的主人公一同封闭在了空间内,观众和主人公的注意力都将集中在一个空间上,无须跳跃,尤其是逻辑性,他们只需要尽快找到“解除隔离”的方法。封闭空间的隔离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空间上将人物和正常的外部世界隔离开来,切断了维持生命体征的食物来源和社交行为,空间内外的属性发生了质变。二是封闭空间内的时间也产生了质变,它不再属于社会属性意义上的时间,只剩下以生命自然死亡为坐标系参照的自然时间,人物对这种时间的感知在心理上也产生了“拉伸—压缩”的异化。 (一)封闭空间:空间的隔离与存在的放逐 电影创作者借助空间来构建电影事件,这些源自真实世界的事件,被银幕画框这个取景器截取之后,画框内的人物及其行动,以及人物所处的空间环境作为有机整体成了电影空间。这个被银幕边框封闭起来的电影空间与物质世界完全区隔了起来,发生了质的改变,它不再受到物质世界的束缚,通过自身的独特手段,自立门户。所以,戴维·哈维(David Harvey)说,“影像的连续运用、闪回的能力、时间和空间的跨越,使电影从常规的约束中摆脱出来,虽然归根到底它只是投射在平面银幕的封闭空间里的一个景象而已”③。可见,电影银幕的边框是第一重封闭,它将物质现实空间与电影空间区隔了起来。封闭空间不仅是物质空间的一种样式,也是电影空间中的一种特殊形态,它是惊悚悬疑类影片常用的空间叙事手段之一。但当封闭空间作为电影唯一的空间叙事手段时,我们不难发现,除了封闭的银幕画框之外,画框内的封闭空间在造型上也呈现出封闭感,二者叠加呈现出“回”字的视觉效果。当然这种封闭感来自它的隔离属性,所以隔离是第二重封闭,它将封闭空间和电影空间区隔开来。 作为媒介,电影借助不断流动的电影空间来呈现故事,也依靠不同的电影空间来生产意义,这些多样化的空间形态,使得电影叙事具备了无限可能。虽然看上去封闭空间的使用,削弱了电影空间的优势,减少了叙事的选择,但却放大了叙事的张力,而这种张力体现在,它将封闭空间以及空间内人物的属性都进行了异化。进入工业化社会之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这得益于社会化大生产,根据生产所需的规则和组织原则,人已经不单纯是独立的个体,他的行为和需求都将更加依赖这种社会关系,也将变得更加细分和多元,某种意义上从“自然人”变成了“社会人”。社会为每一个社会人提供了生活所需的各种空间,从出生时的医院到死亡后的墓地。根据社会分工不同,能力强弱,或者资源贫富,每个人都在自己所占有的空间内努力生活,或者试图实现空间的跳跃。1933年之后的现代电影,更加注重展示这种关系对人的影响,以及这些社会空间中行为的特定文化及冲突。封闭空间电影反其道而行之,这种影片通常选择一个空间场所,借用隔离的手法,将其孤立起来,使其与正常运转的社会空间体系强行脱离,而一旦封闭空间形成,不仅将社会人的社会属性强行褪去,空间的社会属性也将因为脱离社会系统而转换成其他属性,空间生产不再依靠外力输入,其内部即可就开始生成新的意义。这意义自然依赖被困其中的人物的需要,如果影片的主人公没有困在封闭空间内,他依然是社会人,这个失去社会属性的封闭空间对其将不产生任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