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新的时代场域中,“人民对更美好的生活的向往催促着中国共产党人开拓新的视野、创造新的奇迹”①,党中央更是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之于实现中国梦的重大支撑作用以及文化软实力发展对人民美好生活水平的提升功能。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②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③。文化体制改革是未来中国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不断完善和优化文化发展的制度框架与体制机制,破除文化建设的结构性、深层次障碍和瓶颈,激发文化创造活力,提升文化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是增强我国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从文化治理现代化的视角探究新时代文化体制改革的制度和体制建设目标、价值追求及其基本特点,有助于把握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内在规律、重点难点和应然向度,提高文化体制改革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国外较早将文化作品作为自由主义支配下市场配置生产的一部分,注重法律、政策对其发展的影响,认识到文化通过政策形式作用于政治、经济、社会的运行。自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首次提出“治理术”,到托尼·本尼特(Tony Bennett)关注文化研究对实践的指导以及对制度、政策的优化作用,开启了文化治理的纯粹化转向。而后西方学者对文化治理的研究逐渐引入权力话语,探讨文化制度、政策体系中权利主体间的互动关系,尝试不断调试和优化国家、市场、社会三者间的文化权利话语体系。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直接性研究集中于拥有发达文化产业的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及亚洲的日本、韩国,描述此类国家文化体制建设的模式,总结其成功经验并分析其长处、短板与瓶颈,或者比较国家间的文化建设,分析各国文化制度、政策与体制机制改革的短期和长期效果,以期从中汲取文化建设的经验与智慧。 国内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研究侧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指导,从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视角,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结构与市场经济模式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的决定作用,并探讨文化体制改革作为上层建筑改造的巨大反作用。同时,国内研究也重视借鉴西方关于文化治理、制度变迁的相关理论,并结合新时代中国文化建设的现实条件与客观需求,充分挖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客观规律并分析其特殊性。当前国内研究以党和国家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政策精神为依托,将文化体制改革作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系统分析和微观考察。其中,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治理”理念渗透于多数研究之中,构成理论分析的主线。 本文依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新时代文化体制改革的新要求,探讨新时代文化体制改革在制度框架建设、体制机制创新方面的系统目标,揭示和阐析其人民性、系统性、科学性、时代性的基本特点,进而探讨未来中国文化体制改革多元共治、“国家—市场—社会”有机整合与协同互动的应然走向。 二、新时代文化体制改革的系统目标 文化体制指谓一定国家意识形态指引下,文化发展所处的社会组织结构与制度框架。它规定了国家文化机关、文化企业、文化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隶属关系、权责界定及其运行模式,维持着政府管理、市场运行与社会整合的特定互动关系,是国家基本制度在文化维度的具体形态。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文化体制改革是立足历史条件变迁,依据社会宏观需求、发展愿景而进行的自我调适、自我完善。新时代文化体制改革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前提,旨在推进国家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释放强大动能以推进文化软实力的平衡和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精神文化需求,广泛凝聚人民价值共识、培育文化自信,筑牢全体中华儿女凝魂聚气的思想基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制度体系保障。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从根本制度、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权益保障、舆论引导、文化创作生产体制五个层面对文化体制改革提出整体要求,构成了新时代文化体制改革的系统目标。 (一)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作为根本制度 作为意识形态建设的主要阵地,文化发展承载着国家、社会思想上层建筑的建构,是社会发展道路、制度体系的观念投射。思想文化的建设反过来成为经济运行、社会发展、政治建设的重要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与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作为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更是我国意识形态的灵魂和旗帜。习近平反复申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④,“我们要立足中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⑤。确立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是新时代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制度创新。唯此,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性质与方向;才能从思想、理论、信仰、行动上坚守党的本质属性;才能在全球化文明冲突、强势文化席卷的博弈场域中克服价值迷茫,增强文化自觉,保持思想定力,坚定“四个自信”;才能夯实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强化凝魂聚气的精神纽带。新时代坚持这一根本制度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就是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其指导思想理论建设、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文化文艺、教育教学的各方面,将其贯彻落实到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文化生产的工作体系之中,形成蕴含其政治导向、工作理念、价值推崇的制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