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13502/j.cnki.issn1000-7636.2020.05.001 一、研究背景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本着对人民生命健康高度负责的使命担当,统一部署全国各地各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有力的防控措施,控制疫情传播。疫情必然带来损害,而经济作为决定上层建筑、保障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的重要基础,其在疫情中受到的影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突发的重大不确定性事件,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典型的外部冲击,不仅使经济运行和行业发展出现短期动荡,也将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模式的变革升级以及未来经济的总体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持续性影响。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2月3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中提出明确要求,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继续为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而努力”“要密切监测经济运行状况,聚焦疫情对经济运行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围绕做好‘六稳’工作,做好应对各种复杂困难局面的准备”。 由流行性、传染性疾病引发的公共卫生危机始终是人类社会发展共同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特别是在全球化分工与协作高度紧密的现代社会,其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福祉的影响更加凸显。因此,许多国内外学者立足于学科使命,将研究目光投向包括SARS、H7N9、埃博拉等病毒传播引发的突发或重大疾病疫情,以经济学分析范式和逻辑框架深入探究其经济和社会影响,揭示从疫情中暴露出的政策局限和弊端,从而寻求危机防范和避免的科学路径。这些研究,有的在初步经济数据基础上就疫情对各行业乃至经济发展总体的影响进行分析[1-3],有的则基于经济发展统计数据构建实证检验模型,量化分析疫情对经济生活各层面产生的实际影响[4-6];此外,对不同疫情经济影响的比较分析[7-8],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对疫情减损经济成果范围和程度的国际考察[9]等研究也取得了突出成果。尽管现阶段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仍处于发展阶段,受实际持续时间和防控成效等不确定因素限制,无法准确评估其对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10],但在不确定性的环境中做出预判,并为将政策条件引入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奠定基础,正是以经济学思维助力疫情应对的现实价值所在。同时,已有研究在分析疫情经济影响的过程中对环境因素的识别、经济层面的划分及影响程度的衡量等都为本文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借鉴。鉴于此,本文将结合中国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发展的数据初步分析并预测其基本走势,以此为依据全面研判此次疫情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征及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为疫情控制后的市场恢复和经济发展献言献策,以期充分发挥经济政策的事前准备作用,合理化解疫情的经济冲击。 二、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发生和发展态势 以首例可追溯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为起点,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自2019年12月8日在湖北省武汉市开始流行,由于对这种新发传染性疾病认识不足以及此后适逢春节人口流动大潮,导致疫情在短时间内向上海、北京、广东、浙江、四川、湖南等省(区、市)迅速蔓延。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数据,截至2020年3月18日24时,全国(包含港澳台地区)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0928例,其中死亡病例3245例,死亡率4.01%。相较而言,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死亡率虽低于2003年SARS疫情9.2%的死亡率,但其累计确诊病例数在三个月时间内已达到SARS疫情临床诊断病例总数5327例的15倍之多,可见此次疫情传染性更强,势必需要更强有力的防控措施。 面对疫情发展的严峻形势,2020年1月23日武汉全面封城,从源发地阻断疫情传播并为全国的疫情防控创造条件;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会议决定党中央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并向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派出指导组,推动有关地方全面加强防控一线工作。在党中央统一指导部署下,全国各地相继出台并采取了一系列关于新冠病毒潜伏期隔离观察、延长春节假期、延迟节后复工等疫情监测和防控举措,以求在最快时间内使疫情进入稳定和收缩状态。总体来看,自2月3日开始,湖北以外地区新增确诊病例数呈明显的连续下降态势(见图1),显示出阻断传染源后,全国各地输入性病例得到有效控制。而湖北作为疫情源发地的情况相对复杂,但从2月4日起新增确诊病例数虽有波动却也呈总体下降趋势,其中,2月12日因湖北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修正版)》,开始将疑似病例中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者确定为“临床诊断病例”,并纳入确诊病例统计,故数据一日暴增失去了统计学上的参考意义,除去此日依然可以看出,随着湖北的病例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工作的持续推进,新增确诊病例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连续稳步下降(见图1)。 另一方面,根据疫情观察—疑似—确诊—康复(或死亡)的诊断程序判断,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者是确诊病例的潜在性指标,直接影响疫情未来发展态势。从统计数据看,在2月4日之前,全国疑似病例和追踪到的密切接触者已达到很大基数,预示着后续新增确诊病例会继续增加,但尚在观察的密切接触者人数于2月4日趋缓并在保持稳定的同时出现下降迹象(见图2),说明在全国大力防疫举措下,对疫情传播源的控制已初见成效,为及早进入基数消化阶段争取了时间和空间。同时,新增疑似病例数也从2月5日后呈现下降态势(见图2),释放出疫情稳步控制的积极信号。只有新增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逐步减少,才能够以更充分的医疗资源逐步治愈存量病例,使疫情收缩直至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