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思考中国的养老金改革问题,也参加了一些关于养老保障体系的会议和讨论。本文就中国的养老金改革问题谈一下看法。 一、养老金改革是一个多维复杂的系统 表面上,养老金改革与金融的关联不大,但实际上两者的联系非常紧密。从方法论上看,养老金本身是一个非常综合性的题目,既涉及宏观,又涵盖微观,还要进行量化分析,开展预测和模拟,也得有国际视野,更要对国情有深入的了解,并熟悉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因为养老金与资本市场的发展密不可分。可以说,这是一个跨领域多维经济分析的大综合。 从宏观角度看,一方面,全球大多数国家都面临着养老金缺口或养老金不可持续问题。由于我们曾实行全球独一无二的计划生育政策,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再加上我国人均寿命大幅提高,因而养老金不可持续问题可能更为严重。虽然有人认为,目前中国养老金的收人大于支出,还略有积累,不存在不可持续问题,但这实际上是答非所问。所谓养老金不可持续,主要是指未来而非当前。从国际经验看,应该抓紧进行养老金改革,因为可能越拖越难,这还涉及养老金知识普及和教育的问题,在全世界都是如此,各方都有重大的责任,需要对此进行深入的讨论。另一方面,养老金改革与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密切相关。养老金是资本市场长期稳定资金的重要来源,对金融资源有效配置至关重要,这个道理非常浅显,不再展开。 从微观角度看,养老金改革主要与生产率密切相关,还关系我国能否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生产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激励机制,这又关系养老金的缴费制度安排和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原理之一就是以劳动贡献换取劳动报酬,或者说通过激励换取劳动者出力,养老金缴费安排会影响激励机制和生产率。2019年我们在减税降费的时候,将养老保险缴费率由“20+8”改为“16+8”,就可以从激励机制的角度来解释。从劳动者角度看,干活产生100元钱的净贡献,应当有100元钱的收入,考虑到一些公共支出(如缴个人所得税,等等)会减少一部分。但是,如果“20+8”这部分没有体现在个人账户里,劳动者自己看不见,会感觉与他个人没有关系,不认为这是他的劳动报酬,也不愿意付出那么多的劳动。因此,这个比例不可能随便提高,这会对劳动者激励产生重大影响,影响生产率。从企业角度看,如果“20+8”给到个人账户,虽然不如现金那么直接,但是总体来讲还是可以看作企业的用工成本。不过,如果“20+8”没有打到个人账户,劳动者看不见这份报酬,对企业来讲就相当于一种额外的费用,当企业遇到经济下行和困难的时候,肯定会抱怨税费过高的问题。因此,2019年在企业的强烈呼吁下,为保持企业竞争力,政府将养老保险缴费率由“20+8”降为“16+8”。 另外,我们养老金缴费中个人承担的8%这部分,很大程度上还不够透明,劳动者很多时候都感受不到8%打到了自己的账户上,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可见,从微观分析的角度看,养老金改革对劳动者和企业的激励机制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涉及全社会生产率的高低,从而也关系我国能否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从国际比较看,虽然全球很多国家都面临人口老龄化和养老金可持续性问题,但各国的情况和体制存在很大差别。例如,在老龄化程度上,正如前面指出的,中国曾实行了相当长时间比较严格的计划生育,使得我们的老龄化问题将更为突出;同时,由于改革和社会经济发展,我国人均寿命增加较快。根据联合国的数据,全球平均预期寿命从1950年的46.5岁上升到2017年的72.4岁,美国平均预期寿命从1950年的68.1岁上升到2017年的78.54岁。中国平均预期寿命则从1949年的35岁上升到2017年的76.5岁,翻了一倍还多,增长速度更快。因此,中国的老龄化程度要比全球平均水平更为严重,这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在养老金的准备方面,各国的预筹资金情况不同。例如,澳大利亚2018年的预筹资金占GDP的比重为125%,在全球属于比较高的水平。虽然我国社会保障基金规模较大,但截至2018年末,中国养老金储备仅约占GDP的10%,在全球属于比较低的水平。与此同时,中国有大量的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一部分股份划拨社会保障基金,是增加我国养老金预筹资金的一种可能选择。 总的来看,增强养老保障可持续性大致有以下四种办法:一是延长退休年龄。不过,退休年龄不能无限延长,延长过多会使劳动生产率下降,从而影响企业竞争力,在一些政治承受力较差的国家还会引发社会不满甚至动荡。二是增加储蓄,既可以是增加自愿储蓄动员,也可以增加强制性储蓄。三是减少退休后的收入水平,也就是替代率。从全球看,较为适当的替代率是60%~80%,这个比例可以调整,但如果替代率下降过多,在政治上也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四是增加预筹资金的投资渠道和效率,确保资金保值增值,这涉及资本市场能否更好地发挥作用。养老金的可持续性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二、养老金改革的总体框架 目前,对中国养老金改革仍存在很多争论。首先是在目标上存在分歧。我们强调养老金改革的目标,既要考虑退休金适合度,能够确实起到保障作用,同时还要兼顾公平、效率及风险分担。其次,不同部门对我国养老金存在的问题、工具和政策的预估效果意见也不统一。不同的部门可能有不同的政策工具,各个部门都会优先选择自己的工具,跨部门工具使用的协调与配合往往存在难度。这可能导致用不同的时间跨度和不同的目标实现尺度去评价具体政策工具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