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是危害人们生命和健康的破坏性事件。从疫情风险的防范、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善后到舆情引导,都要求应急管理体系及时有效运转,动员各种力量和资源,对新冠肺炎早发现、早预警、早隔离、早治疗,对社会早公开、早动员、积极有效引导社会舆论,把疫情消灭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危害范围和危害程度扩大。因此,有必要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契机,“补短板、强弱项”,探寻进一步完善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路径。 一、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经验 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后,我国应急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突发事件分类管理凸显,具有综合协调功能的应急办,与安检等生产安全部门合并改为应急管理职能部门,主责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应急救援,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由卫健委负责。为防止新冠肺炎疫情继续蔓延,中央及地方政府进行了一系列体制机制的创新,开启了完善应急管理体系的新路径。 (一)突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坚持党的统一领导,是战胜疫情的根本保证。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形成总书记亲自指挥、中央政治局总体研究部署,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的领导机制。地方形成以基层党组织为堡垒,以党员干部为主体,下沉社区的摸排防控机制。 针对疫情,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深刻认识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定不移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中共中央政治局先后召开5次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1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题研究防疫问题,1次面向全国、直接到县一级的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电视电话会议,对疫情防控工作全面部署,把武汉和湖北作为全国主战场,确立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的防疫原则,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1]为抗击疫情掌舵领航、指路定向;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国疫情防控工作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加强统筹协调,抓好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秩序恢复,加强医用物资和生活必需品应急保供,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积极争取国际社会支持;[2]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党员干部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下沉一线,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在全国形成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合力,充分彰显了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充分彰显了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本质特征。 (二)建立应急联动机制 重大疫情防控是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社会到个人的联合行动,要调集大量应急资源,围绕救治、防控、善后及舆情引导进行全方位的应对,需要构建一个面向全国的强有力的协调机制。 为此,国务院成立了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涉及32成员单位的联防联控机制,下设疫情防控、医疗救治、科研攻关、宣传、外事、后勤保障、前方工作等工作组,分别由相关部委负责同志任组长,[3]负责统筹协调、统一调度、组织落实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的指示命令,形成防控疫情的有效合力。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建立每日例会制度,研究全国疫情发展趋势,指导督促地方防控工作,及时协调解决防控工作中遇到的紧迫问题。 针对疫情防控需要,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关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分区分级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等至少60份文件,确保防控工作科学施策,有序推进。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运转,实现了跨部门联动,在疫情防控经费保障、药物研发和科研公关、农产品稳产稳供等方面,作出统一部署和政策解释宣传;[4]实现了跨层级联动,从中央到地方上下协同,层层落实;实现了跨区域联动,除19省对口支援湖北16市州之外,还有京津冀地区联防联控联动、川渝联防联控、东北三省互动合作等;实现了政企联动,促进多家企业快速复工复产或者转产,解决了防疫物资短缺。 (三)突出社区重心地位,实施差异化防控 抗击疫情重点是社区,社区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第二届世界减灾大会制定的《2005-2015年兵库行动框架:建立国家和社区的抗灾能力》,就要求各国注重发挥社区在抗灾减灾中的作用。此次抗击疫情工作,充分发挥基层社区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作用,对“四类人员”进行地毯式排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有效阻断传染源。对其他人员实行健康管理,掌握健康状况、宣传防控政策,指导做好个人防护。对社区实施全方位消毒、封闭式管理,切断病毒传播途径,防止交叉感染。抗击疫情“防”是基础,提高群众防控意识和防控能力,防止人员聚集至关重要。很多社区采用了土味条幅标语、大喇叭喊话、民歌、小视频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宣传防疫政策、普及健康防护知识,收到了立竿见影的宣传效果,提高了社区疫情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和针对性。 针对全国各地不同疫情,采取差异化的防控策略,提高应急处置的科学性。针对湖北和武汉疫情严重地区,实施“严格管控、外防输出、内防扩散”的策略。针对北京疫情防控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地位,按照“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策略,全面落实疫情防控期间严格进京管理若干措施,加强京津冀地区联防联控,尽最大可能切断传染源,确保首都安全稳定。针对湖北省周边省份及浙江省、广东省、黑龙江省等重点省份,坚持“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和局部暴发、分类指导”的原则,遏制疫情上升势头,阻断疫情蔓延。针对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加强疫情风险评估,以县级为单位划分低中高风险地区。低风险地区注重外防输入,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中风险地区依据防控形势有序复工复产;高风险地区继续集中精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分区分级精准防控,[5]把对疫情的“包围圈”越缩越小,为经济社会生活逐步有序恢复提供了“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