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1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意味着中国经济全面融入国际经济体系。19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规模由2001年的11万亿人民币增长到2019年约99万亿人民币,年均增长率约为13%。与此同时,经济增长质量有很大提高,经济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2010年经济规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2019年中国国际贸易规模超过31万亿人民币,是全球最大的货物进出口贸易国。这期间,虽然中国金融在深化改革的同时也在不断扩大开放,但总体而言,从开放度和国际影响力的角度看,中国金融相比较于中国经济而言,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不能适应中国经济全面开放的要求,仍处在较低水平的开放状态。如何进一步推动中国金融的全面开放,是未来一个时期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中国金融开放:历史、逻辑及比较 开放是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为改革寻找国际通行的准则。中国金融的开放既是以金融体系市场化改革为基础展开的,又是这种市场化改革的逻辑延伸。在既往的实践中,中国金融开放主要是通过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改革、有限的国际资本流动、境外(国外)金融机构在华设立分支机构(或独立法人机构)以及投资于中国金融机构等三条主线展开(吴晓求,2018)。 (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的实践 从40年的汇改历史看,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基本要点是:中间价定价基础由机构报价到市场收盘价;参考货币由单一美元到篮子货币;浮动幅度不断扩大;从直接管理、窗口指导到引入逆周期调节因子(吴晓求,2018)。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在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上坚守市场化方向,在操作层面上秉持的逻辑是谨慎的、探索性的试错方法。人民币汇率在经过大幅度波动后正在寻求合理的估值区间(见图1)。
图1 1978-2019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变动趋势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二)国际资本流动现状 国际资本流动包括境外资本对内投资和境内资本对外投资。境外资本对内投资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二是资本项目的金融性投资。中国的FDI在1983年为9.2亿美元(含当年对外借款),到2019年则高达1381亿美元。在1991年之前,中国对外投资中对外投资净额一直没有突破10亿美元,2018年达到1298亿美元。在国际资本流入与资本市场方面,1996年12月,人民币实现了经常项目可兑换,仍未实现资本项目下的可兑换。为了推动中国资本市场开放和国际化,2002年12月1日,中国正式颁布施行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QFII)制度正式实施。2011年底,央行发出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RMB 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RQFII)试点通知。截至2019年11月29日,QFII投资额度达到1113.76亿美元,RQFII投资额度达到6933.02亿人民币。 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另一项过渡性制度安排是沪、深交易所与香港联交所的互联互通,分别简称“沪港通”“深港通”。2014年11月17日沪港通正式实施,2016年12月5日深港通正式实施。从统计数据看,“两通”中的沪股通、深股通的日交易金额整体呈上升趋势,到2019年11月,均保持在200亿元左右。 总体而言,中国金融投资性市场的对外开放程度相对不平衡。从规模上看,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FDI国家,但来自境外资本投资于A股的比例从2013年的1.5%上升至2019年3.0%左右,因此,中国金融的对外开放仍然处于较低水平(见图2)。
图2 2013年12月—2019年9月境外机构和个人对A股投资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Wind数据库。 (三)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对外开放 2017年11月10日,中方决定将单个或多个外国投资者直接或间接投资证券、基金管理、期货公司的投资比例限制放宽至51%。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于2019年7月20日推出11条金融业对外开放措施,国务院2019年11月7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意见》,指出2020年取消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寿险公司外资持股比例不超过51%的限制。 尽管如此,外资金融机构多年来资产占比均不足10%(见图3)。截至2018年,银行业外资机构资产占比在2007年达到2.36%的高点后,长期处于下降趋势,2016年达到最低点1.26%,2018年上升至1.65%,2019年6月为1.57%。保险业外资机构资产占比自2004年以来总体处于上升趋势,2014年达到最高点6.54%,之后有所回落,2018年占比6.33%。 (四)国际比较 总结中国金融开放现状可以看出,首先,人民币汇率市场改革不足。一是人民币国际化仍处于较低水平。在支付结算上,人民币为第五大国际支付货币,但市场份额低于2%;在国际债券市场上,人民币计价债券存量占比不足1%;在外汇交易上,人民币成为第一大新兴市场交易货币,但市场份额仅为4%;在国际储备上,人民币在全球储备中份额仅为2%左右。二是人民币国际使用过度集中。区域方面,香港在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和人民币离岸支付金额中占比分别为40%和75%左右,中国(含港澳台地区)、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约占人民币国际支付交易80%的份额;职能方面,人民币大多使用在贸易、直接投资结算方面,国际投融资职能较弱。其次,外国投资者和外资金融机构比例较低。外国投资者在中国资本市场近6年(2013—2018年)投资比例平均为1.68%,相比之下,该比例在美国资本市场为21.75%。以外资银行总资产占比为例,中国近6年平均值仅为1.57%,而同期美国、德国和日本该比例分别为12.63%、12.83%和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