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154(2020)01-0027-07 教师是提升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提高办学质量,推动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效率与水平,关键在于为贫困地区农村职业学校培养数量充足、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要实现这一发展目标,重在强化职教师资培训。自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项目以来,职教师资国家级培训、省级培训持续开展,培训模式、培训项目、培训内容不断完善,同时在教师培训的价值取向、培训主体、方式手段以及制度与经费保障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2019年10月,教育部印发《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多元培养培训格局、聚焦1+X证书制度开展教师全员培训等内容。截至目前,教师培训制度不断完善。我国已经形成了由国家级、省级、网络平台、送培到校等多种培训形式组建的职教师资培训体系。一系列的政策与行动有力地提升了职教师资整体素质与水平。[1]以中职教师为例,截止到2019年10月,我国中职“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31.5%,[2]这一数据部分表明我国职教师资培训计划成效显著。但与此同时,在中西部地区、农村偏远地区的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和培训状况仍不容乐观,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从培训对象来看,贫困地区和薄弱中职(尤其是民办中职)教师参与培训仍然存在制约因素。《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7-2020年)的意见》提出了专业带头人领军能力研修、“双师型”教师专业技能培训、优秀青年教师跟岗访学、卓越校长专题研修四项教师示范培训,[3]为中职学校教师提供了大量培训机会,但是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贫困地区中职学校教师,因工作安排、经费限制、评价机制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了他们接受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亟须对培训方式和途径进行调整,让更多教师能够有机会参与到培训中来,公平享受职业教育发展机遇与政策红利。 第二,从培训针对性来看,职教师资培训内容设计前期调研有待加强,对教师具体需求关注不够。当前,我国职教师资培训主要由相关主管单位和培训部门决定培训内容及形式,受训教师处于被动地位,缺乏选择权。“一刀切”的培训形式、培训师主导的培训内容,难以针对教师需求开展培训。尤其是农村或偏远地区教师参与培训的机会本就不多,如果缺乏针对性,教师参与培训积极性会受到影响。 第三,从培训目标来看,部分职教师资培训项目缺乏具体的培训目标开发过程,培训目标设置随意、模糊。笔者对部分省份的中职“骨干教师计划”的培训通知及其培训方案进行分析发现,一些培训项目缺少培训目标等相关表述,抑或是培训目标表述非常笼统,也缺少对知识、技能以及素养的具体描述。教师在教学中,强调教学目标;在课程实施中,强调课程目标,因此职教师资培训应强调培训目标。随着工业化浪潮的发展,知识体系越发复杂,技术技能发展愈发迅速,信息量的快速增长,教师很难把握哪些培训内容处于“中心地位”。因此,要用明晰培训目标引导职教师资培训课程建设和模式改进。 第四,从培训内容来看,缺乏标准建设。曹晔等在“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训需求的意向调研”结果中提出,培训内容需求前四位分别是专业技能,专业教学方法,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课程开发等。[4]但在职教师资培训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统筹与监管,培训课程与培训过程缺乏实施标准与质量标准,主要取决于各个培训承担单位的培训师资水平,培训内容很难与上述调研的结果相契合,部分培训内容设置较为随意,学员的意见也较为集中。此外,教师在参与培训过程中,也表现出一定的功利性,比如部分教师只将参加培训与晋升或奖励联系起来,而不是着眼于自身专业发展,这也在一定程度影响了职教师资培训的效率。 第五,从培训机构来看,高职院校和普通高校成为主体,单一性明显。尽管《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7-2020年)的意见》《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指出,落实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将1+X证书制度和相关标准纳入教师培训的必修模块,培训主体多元化。[5]但从目前的培训主体看,企业组织参与职教师资培训项目总体较少。从职教师资培训和发展的必要性来看,企业应发挥重要作用。 总体而言,我国职教师资培训体系基本健全,但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囿于培训成本、培训管理以及教学冲突等问题,贫困地区农村中职师资短缺,难以大批量派送在职教师参与培训,教师参与培训的机会较少,质量有待提升。因此,解决这部分教师培训问题,亟须新机制与新方法。H省在推动职教师资培训改革的过程中,创新性地推出了针对农村中职学校教师的精准培训模式,在理念和路径上值得深入分析,将对我国职教师资培训有一定参考价值。 一、农村中职教师精准培训模式的理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