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金融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有序推进金融改革发展、治理金融风险,金融业保持快速发展,金融改革开放有序推进,金融产品日益丰富,金融服务普惠性增强,金融监管得到加强和改进。但我国金融业的市场结构、经营理念、创新能力、服务水平尚有不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面,诸多矛盾和问题仍然突出。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而且要求“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找准金融服务重点,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为本。要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优化融资结构和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深化金融制度与金融体系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整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是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关键一招。要理解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必须分析国内国外大背景。我们面临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美国通过发动贸易摩擦、科技打压和长臂管辖等手段阻碍我国发展,我国经济自身也面临着经济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从要素驱动转向效率和创新驱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大背景,这一切需要完善资源配置制度,找准金融服务的重点领域,发挥好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起面向民营中小微企业的融资体系,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一、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 金融本质理论指出,金融发展的目的是为实体经济服务。好的金融制度应当体现现代金融的基本功能,体现服务实体经济的基本原则,体现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体现包容性金融发展战略。20世纪60年代,以戈德史密斯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肯定金融发展对于一国的经济增长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戈德史密斯在《金融结构与发展》一书中指出:第一,从纵向来看,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相关率有提高趋势。第二,从横向来看,发达国家的金融相关率要远远高于欠发达国家。之后,众多的实证分析表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本原因在于我国金融的供给体系还存在着不少短板,无法满足经济体系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无法满足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要求。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存在着政府与市场“两只手”定位不当,以及市场结构、银行结构和产品结构不均衡等问题。在防范金融风险方面,我国金融体系存在着被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高杠杆、影子银行、美元体系绑架以及监管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只能通过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以解决。 (一)我国金融体系大而不强 金融市场上的外部性、脆弱性比其他行业更加明显,几乎所有国家都对银行业实行了比其他任何行业都更加严格的监管。银行等金融中介的存在,一方面有效地解决了信用过程中授信主体之间信息严重不对称问题,另一方面又形成了存款人与银行及银行与贷款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导致金融市场中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造成金融市场失灵。自Minsky于1982年首次提出“金融不稳定假说”后,金融脆弱性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和争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金融体系日趋完善,对我国经济保持四十年高速增长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这个过程中金融体系本身也在不断壮大,按一级核心资本全球排名前十的银行有四家来自中国①。但这个金融体系是大而不强的,因为其防范风险的能力较弱。具体表现为: 一是被房地产“绑架”。近现代,每一次金融危机的爆发都与房地产泡沫有着必然的关联,在银行信用扩张的推动下,房地产价格出现上涨。在房价上涨形成强烈预期之后,房地产市场必然出现投机盛行的现象,进而出现巨大泡沫。在泡沫日益变大的趋势之下,政府不可能任由泡沫自由发展,金融机构同样会日趋谨慎,从而收紧银行信贷,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之下,房价上涨的预期发生扭转,导致房价下跌,引发房地产贷款违约率的上升和个人按揭贷款违约率的上升,最终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这一规律是从历次金融危机中总结出来的,任何国家都难以逃脱。2018年底,我国的房地产贷款余额38.7万亿元,占整个信贷的比重接近30%。这仅仅是房地产直接贷款的规模,如果加上跟房地产行业相关的间接贷款,该比重就会更高。一旦房地产行业出现问题,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率必然会急剧上升,引爆金融危机,因此可以说我国的金融体系被房地产所“绑架”。 二是被地方政府债务“绑架”。虽然我国地方政府显性债务总体可控,但隐性债务规模较大,包括违法违规举债担保、名股实债以及政府购买服务变相融资等形式。众多研究机构分别从资产端和负债端对我国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进行了测算,测算的结果大多在30~40万亿元之间。如此规模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期限较短,未来三年是集中的还债期,存在着较大的违约风险。从地方政府债务的构成来看,银行贷款占了近50%,剩下的通过银行表外业务等通道成为隐性债务,但同样与银行高度相关,一旦出现违约,必将影响银行的信用。对于如何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短期来看,借新还旧和展期是应对陆续到期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主要方式;但长期来看,迄今尚未找到有效可行的办法,可以说处置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已经成为防范金融风险的一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