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1.消费低位徘徊。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持续下降,第三季度增速继续在低位小幅波动,7-9月名义同比增速分别为7.6%、7.5%和7.8%。 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占比超过三分之一的限额以上企业的同比增速仍然较低,但略有回温,7-9月名义同比增速分别为2.9%、3.0%和3.1%。 在限额以上行业中,食品类的名义同比增速变化不大,保持在10%的水平上波动。然而其实际同比增速大幅下降,7月和8月分别为2.2%和3.9%,而9月份出现了近四年内的首次负增长,为-0.09%。在食品类的消费中,猪肉带动的鲜肉价格上涨是肉类制品消费下滑的主要原因,从而拖累了食品类消费的同比增速。 与此同时,占比达到28%的汽车类消费的同比增速在2019年6月出现增速大幅反弹之后在第三季度回到低位波动。6月同比增速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是2018年加征关税导致增速下滑,进而使得基数过低。而在6月的反弹之后,汽车类消费在2019年第三季度同比增速又恢复了负增长的趋势,7-9月名义增速同比分别为-2.6%、-8.8%和-2.1%。 与消费升级相关的产业,其同比增速并没有显现出大幅增加。例如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的化妆品类,其第三季度的同比增速分别为9.4%、12.8%和13.4%。相反,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占比在5%左右的中西药类的消费,其第三季度同比增速由7月的11.6%下滑至9月的6.6%。可喜的是,体育娱乐类消费的名义和实际同比增速自今年年初以来持续上涨,第三季度每月的名义同比分别达到8.8%、12.1%和15.7%。一方面如此大幅的增速是由2018年较低的基数效应导致;另一方面,也说明人们对健康以及健康相关的产业越来越重视。 同时,受到上半年房地产市场回暖以及消费滞后性的影响,建筑装潢类、家具类以及家用电器类消费的同比增速在第三季度均略微回升。 石油类产品的消费受到国际油价走低的影响,其实际同比增速高于名义同比,且差距逐渐加大。第三季度的名义同比较平稳,分别为-1.1%、-1.2%和-0.4%;而实际同比增速在第三季度持续上升,在9月份达到了8.1%。 2.投资增速回落,基建投资回暖。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速持续下滑,实际增速与上半年比有所回升。2019年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累计同比增长5.4%,比2018年全年累计增速下降了0.5个百分点,也比上半年累计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剔除价格因素后,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3.3%,比2019年上半年上升了0.9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速亦有所回落。整体民间投资增速从2018年全年累计同比8.7%回落至2019年前三季度的4.7%。分大类看,主要是制造业投资大幅下滑拉低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基建投资有所回暖,房地产业投资仍处高位。分区域投资增速分化,仅西部投资增速回升,东部、中部和东北地区均有所下降。 未来投资增速能否企稳回升,风险点有以下几点:一是基建投资能否落实政策继续回升;二是企业利润待修复和内需疲弱对制造业投资的压力短期内难以好转;三是前期的房地产调控可能继续使得当前的房地产投资高位回落。 3.对外贸易增速下滑,贸易顺差较2018年同期大幅上升。2019年前三季度进、出口增速均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其中,进出口总额为33517.8亿美元,同比增长-2.4%;出口总额为18251.1亿美元,同比增长-0.1%;进口总额为15266.7亿美元,同比增长-5.0%。进口增速慢于出口增速,贸易顺差为2984.3亿美元,相比2018年同期增加770.5亿美元。受2018年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以人民币计价的进出口增速略高于以美元计价的进出口增速,2019年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出口、进口的人民币值增速分别为2.8%、5.2%、-0.1%。 进出口增速出现大幅下滑的原因是:第一,内、外部需求均保持较低水平,是进出口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第二,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反复,加征关税导致进出口增速下滑;第三,2018年进出口增速较高,基数效应影响下,2019年进出口增速相对较低。分贸易方式来看,无论是加工贸易还是一般贸易,进口增速均低于出口增速;无论是出口还是进口,加工贸易增速均低于一般贸易增速。分国别来看,对美国出口增速和从美国进口增速均出现大幅下降,持续的中美贸易摩擦及其引发的汇率波动已对中美双边贸易造成较大负面影响。除此以外,出口增长动力主要来自欧盟、东盟等国家,对中国香港的出口增速大幅下滑,新型市场的需求未出现明显回升;进口方面,从各国进口增速出现普遍下滑,除了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之外,进口增速的普遍下滑主要由内需的下降引起。服务贸易进、出口均有所下滑,服务贸易逆差大幅收窄,服务贸易结构仍需改善。 4.失业率有所上升,居民收入水平增速下降,城乡收入差距缩小。2019年前三季度新增就业人数累计1097万人,完成了全年计划的99.7%。与2018年同期相比下降0.9%,相较于上半年,新增就业人数同比下降的趋势得到了缓解,劳动力市场收缩的情况有所改善。但从失业率上看,7-9月的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分别为5.3%、5.2%、5.2%,相比上个季度有小幅上涨;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加0.2%、0.2%、0.3%。与去年相比,就业形势仍然严峻。从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中的从业人员指数看,7月、8月、9月的制造业PMI从业人员指数分别为47.1%、46.9%、47%,与上一季度基本持平,同比分别降低2.1%、2.5%、1.3%。非制造业PMI从业人员指数分别为48.7%、48.9%、48.2%,平均而言相比上个季度上升0.2%,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1.5%、1.5%、1.1%,企业的用工规模持续缩小。第三季度求人倍率为1.24,环比上升0.2,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0.01,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相对平衡。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7-9月分别为46.5小时、46.6小时、46.7小时,相比上一季度有所上升,同比分别上涨0.5小时、0.5小时、0.6小时。2019年前三季度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人数累计18336万人,同比增加1.1%,环比增速降低0.2%。从收入上看,第三季度的全国居民收入累计增长速度与GDP增速基本相同,为6.1%,达到201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环比下降0.4%,同比下降0.5%。其中城镇居民收入增速5.4%,环比减少0.3%,同比减少0.3%,农村居民收入增速6.4%,高于全国居民和城镇居民,环比减少0.2%,同比减少0.4%。城镇与乡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1939元和11622元,比值为2.75,同比降低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