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的不匹配现象依旧突出,结构性失业问题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隐患。究其原因,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脱节是导致我国人力资源供给水平不高的重要因素。由此,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助力人才资源供给侧改革,成为新时期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命题。在顶层设计方面,国家已经做出部署,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着力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重新审视人力资源供给问题,并在制度层面提出推动产教深度融合的相关举措。本文尝试对长期以来制约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困境做出深度剖析,并以此为依据设计有针对性的改革方案,以推动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发展。 一、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一个组织社会学分析框架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问题是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对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问题的探讨,需要将其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背景充分结合起来。 (一)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研究脉络 从历史发展角度来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提出源远流长。黄炎培先生曾指出,办职业学校的,须同时和一切教育界、职业界努力的沟通和联络;提倡职业教育的目的,同时须分一部分精神,参加全社会的运动。[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发展理念得以延续,包括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半工半读、两种劳动制度与两种教育制度、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成为一个广受关注的研究问题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由此成为一个政策话语。此后,关于产教融合的研究开始呈现明显的递增趋势。回顾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问题研究的脉络,可以发现,学界研究主要集中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概念界定和困境破解两个方面。 学界对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界定主要集中在三个视角。一是在宏观视角,将产教融合看作产业与教育的融合。有学者认为,产教融合是产业系统与教育系统相互融合而形成的有机整体。[2]二是在中观视角,将产教融合看作企业与学校的融合。有学者认为,产教融合是一种产、学、研“三位一体”的融合模式,不仅具备教育和企业的多种功能,还具备随时应变产业结构调整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是在学校、企业、行业以及社会相关部门的不同程度参与下形成的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形式。[3]三是在微观视角,将产教融合看作生产与教学的融合。有学者结合学校教学实践提出,产教融合即千方百计寻求与生产实习紧密结合的产品,以提高学生的质量意识、产品意识、时间观念及动手能力。[4]由于产教融合问题的复杂性及所持立场、使用语境的不同,无论是在政策文件中,还是在学术研究中,经常会出现产教融合概念在多个层面的交叉互换。 对如何破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困境,学者们从多角度进行了探讨。有学者结合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指出,以市场方式配置职业教育资源、一定程度的不完全劳动力市场机制、清晰且受各参与方接受的职业培训条例及健全的利益代理机制对于推动企业有效、深度参与职业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5]也有学者结合成本收益理论指出,政府作为职业教育办学的利益主体之一,应采取措施增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积极性,推进校企合作规范化和制度化;可将成本收益作为核心指标,建立职业院校选择企业的筛选机制,对短期内亏损且长期收益不高的企业进行针对性补助,基于不同职业岗位的技能形成周期灵活设置学生顶岗实习时间。[6]还有学者基于多元治理理论,建议以企业视角系统设计多方联动激励机制,构建校企合作良性运作正向支持的外部机制,提出以法治促责任、以制度保利益、以政策强服务。[7] 从现有研究来看,基本形成以下几点共识。第一,产业与教育存在较大差异,学校与企业是两种目标导向不同的组织,完全意义上的产教融合十分困难。第二,产教融合要想真正落地,必须探索区域、甚至组织层面的产教融合问题,即如何将产教融合理念融入区域企业经营发展与职业院校办学实践之中。第三,产教融合涉及诸多利益相关者,必须协调好政府、企业、学校、行业之间的复杂关系。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就研究立场而言,相关研究大多从教育立场出发,研究如何使企业更好地配合人才培养工作,而较少认识到企业也是产教融合的重要主体,以及企业在产教融合中的利益保障。二是就研究内容而言,现有研究内容具有较强的政策话语色彩,较少关注实践领域的现实问题。三是就研究方式而言,仍是以现阶段的“横截面”研究为主,缺乏历史视角的历时性研究,未能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问题放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审视。 由于社会科学所处理的问题关乎历史,也关乎它们在社会结构中的相互交织,要想充分说清我们时代面临的问题,就不能不坚持贯彻历史是社会研究的抓手的观点,既要接社会学的地气,又要有历史学的关联。[8]有鉴于此,本研究试图从两个方面进行突破,一是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问题放入“历史长河”中重新审视,二是将更多地从中观层面探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困境的形成机制及破解路径。 (二)组织社会学视角下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问题审视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施的是计划经济,在这种经济体制下,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问题比较容易解决,而且当时主要实施职业教育的中专和技校,或者是由经济部门办的,或者是由企业办的,职业教育本身就深深扎根于行业企业。[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