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290(2019)0015-0014-07 2009年,中国工人入选美国时代周刊年度人物。《时代》用黑白照片配“豆腐块”的版式,向读者介绍了以农民工为代表的中国工人群体。《时代》认为,中国在全球主要国家中继续保持最快增速,需归功于这些勤劳坚韧的中国工人。长久以来,庞大的农民工群体是中国制造的比较优势所在。但是,伴随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转移,廉价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时代逐渐逝去。改善产业工人素质、提升劳动生产率成为保持我国竞争力、绕开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遗憾的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国企改革、工人下岗降低了居民选择职业教育的意愿,随后的高校扩招进一步带来了普教热,成为无法获得普通教育的无奈之选。进入新世纪后,我国技能人才供给陷入困境。 随着技工荒愈演愈烈,我国政府在2002-2005年连续召开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加大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支持职业教育发展。根据教育部财务司公开信息,仅2005-2013年,职业教育(含中职和高职)国家财政性经费就达1.23万亿元,中央政府聚焦职业院校基础能力、示范引领、学生资助等,带动地方财政投入,进行了一系列重大项目建设。随着投入水平、办学条件的迅速改善,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矛盾越来越聚焦于效益维度——职业教育是否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2017年,国办95号文《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受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影响,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 制约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关键在供给侧。与服务业技能人才培养相比,工业技能人才培养具有高成本、高社会收益、低私人收益的特点,这注定了其治理过程更具挑战。从2016年开始,笔者将区域产教关系作为研究主题,在为期两年的田野调查中,围绕多个地区主要产业和中高职院校的合作情况展开了大量的田野调研。基于此,笔者在区域发展的视角之下,直面职业教育融入区域产业之困,探寻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治理之道。 一、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历史与趋势 (一)历史:作为区域发展子系统而存在的职业教育 长久以来,区域产教关系一直作为区域发展的子系统而存在。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模式决定了区域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和产教融合情况。 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产业相对薄弱、吸纳就业能力有限,劳动力大量流出,职业教育往往扮演着引导劳动力转移的角色。地方政府从职业教育发展中获利有限,其发展职教的动力更多来源于上级政府的考核压力而缺乏内在激励,这使得地方政府倾向于“规模优先”而非“产教融合优先”的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策略。 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在不同的发展模式下,形成了不同的产教关系。在大政府、小社会的苏南地区,政府、资本①在收入分配中占据较大的份额,居民的份额略低且以劳动收入为主[1]。这一收入分配格局使得政府有意愿和能力提供面向本地产业的职业教育、企业有意愿和能力参与校企合作②,本地普通居民也有意愿接受职业教育。紧密的产教关系,有力地支撑了苏南的高技能人才需求。 而在小政府、大社会的温州地区,政府在整个收入分配中所占份额较小,本地居民收入水平颇高且一直有“握微资以自营殖”的文化传统(从事制造业技术岗位意愿低,经营性、财产性收入占比高)[2],资本所得虽不低但是欠缺参与校企合作的经验。这一格局下,政府缺乏面向区域产业提供高成本、高质量职业教育的意愿和能力,而本地居民也缺乏面向制造业技术岗位就业的意愿。无奈之下,需求创造供给,一些产业重镇不依赖于政府发展出了特有的区域技能形成方式。例如,瓯江沿岸的皮鞋产业聚集区,曾有大量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存在,提供高收费的短期培训,大量外地打工者于此习得一技之长,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产业的技能人才需求。不过,职业院校融入的不足,依然制约了产业集群技能形成的深度和知识创新的速度,限制了产业升级的潜力。 与此同时,中央政府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2013年1月,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首次出现在中央层面的部门规章中。同年年底,《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同步规划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推进人力资源开发与技术进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突出职业院校办学特色,强化校企协同育人”。同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统筹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布局”。2019年2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强调职业教育要服务区域发展。 (二)趋势:作为全国体系一部分而存在的职业教育 基于田野调查和大量的实证分析,笔者认为,中西部与东部职业教育融入区域发展有着不同的发展趋势。 在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融入区域产业的程度有向好的趋势。近年来,随着东部企业大量内迁,带去了职业教育发展所需的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所提供的税收,增加了地方政府提供面向本地产业就业的职业教育意愿。在中部某省,因企业反馈大量升学导致中职学校就业导向下降,省政府大规模压缩了对口高考的本科招生名额;而在该省某县调研,应招商引资企业要求,县政府投入专项资金在职教中心开办了模具专业。产教融合日益成为中部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地区的占优策略。新兴产业集群所提供的技术岗位,逐渐提升居民选择职业教育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