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J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04(2019)05-0006-06 1959年,《五朵金花》(长春电影制片厂,王家乙导演,赵季康、公浦编剧)、《今天我休息》(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鲁韧导演,李天济编剧)赢得广泛好评,被认为是社会主义新喜剧的代表性电影。这本是两部被规划、生产的主旋律电影,《五朵金花》是国庆10周年献礼片,《今天我休息》为1960年元旦的献礼片,但它们的清新、自然,对新社会人民生活的呈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人情美、人性美、社会主义好、“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正能量主题也感染了许多观众。回顾影片的问世史、接受史,可以发现在文艺“十七年”中并不仅仅存在“三红一创”、农村题材和革命历史小说,还有很多新鲜活泼的艺术形态。而在今天,重新审视这一时期社会主义新喜剧电影的规划、生产、传播以及所表现出的艺术精神,可以发现“十七年”文艺政策的复杂和多种走向,从而在严肃、一体化的文学史序列中重新理解更多的艺术实践和历史声音。 一、如何讲述社会主义好 《五朵金花》的问世是围绕着1959年国庆献礼,从动议到拍摄完成仅仅用了半年时间。1959年,恰逢国庆10周年,宣传社会主义成为一项重要工作。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亲自向文化部布置,据夏衍回忆:“中央书记处开过一次会。邓小平同志谈过,明年十周年国庆是办喜事,但不是用宴会、游园等方式办喜事,而是要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向全世界宣传,介绍。毛主席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列主义,积累了许多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经验。现在,我们要通过电影艺术,把这些经验介绍给全中国和全世界人民。”“这些献礼的影片,要在全世界已经和我国建交的国家,以及一切可能放映的国家去放映。”[1](P215) 为此,文艺界掀起向新中国成立10周年献礼的热潮。周恩来对呈送的《钢铁》《万紫千红总是春》等影片不满,认为缺少美感和轻松愉快的氛围,故安排文化部副部长夏衍写一部以大理为背景、反映边疆少数民族载歌载舞的喜剧影片[2]。可以说,《五朵金花》的创作一开始的定调就是主旋律,是周恩来、邓小平亲自抓的为建国10周年、建党40周年电影献礼项目。时任中宣部部长的陆定一刚从云南考察回来,就明确提出要创作一部以云南为背景,反映山河美,人物美,社会风貌美,让观众从美的享受中,感到我国社会主义好的片子[3]。夏衍将编剧任务交给云南女作家赵季康,因时间紧迫,赵季康和王公浦夫妇二人只用两周时间就赶出剧本,中宣部和文化部将其交予长影厂的王家乙导演。夏衍再三叮嘱:“不要搞政治口号,要表现出山河美、人情美,这部片子的主题就是社会主义好。”夏衍还具体指定,以大理的水光山色为背景,以白族人民载歌载舞为内容,不要写什么路线斗争和阶级斗争,人民公社的一大二公和农、林、牧、副、渔也作背景表现。” 如果说《五朵金花》是展现边疆少数民族在社会主义社会的美好生活,《今天我休息》则是表现大上海在社会主义社会的新道德、新风尚。马天民的故事原型是上海人民警察马人俊,他是1955年上海第一批全国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作为新中国第一代警察,马人俊1950年年仅16岁时就来到江庙路派出所当户籍警。后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曾根据他抓逃犯的故事编写了一本连环画《复杂的地方》,印了5万多册。1959年10月中旬,《今天我休息》开拍,是一部向1960年元旦献礼的影片。拍摄中,摄制组全体人员没日没夜地赶拍,加班加点,义务劳动。拍马天民跳下河救小猪的那场戏,气温只有零度,演员仲星火一头跃入河中,浑身发痛,冰水刺骨,好不容易拍完爬上岸来,导演鲁韧说“再拍一遍”他又跳进河里去追赶那只小猪……电影《今天我休息》只花两个多月全部拍摄制作完成,新年的第一天在电影院上映。这部风格朴实、投资极少的电影一炮打响,街头巷尾无人不知“马天民”。仲星火回忆说,当初鲁导找他饰演民警马天民,“主要就是看中了他的傻、大、黑、麻、粗”这几个特点[4],在今天看来这些丝毫不具有所谓的“都市性”,却与那个时代所推崇的“工农兵”美学不谋而合。影片中的民警马天民,正是这样一位憨厚木讷、热情善良又单纯质朴的“工农兵”典型。 影片围绕马天民的一天展开故事。开篇是下夜班的马天民,因是休息日,所长爱人张罗着马天民和邮递员刘萍见面。但即使是休息日,马天民也被种种事务缠绕,先是帮助跃进食堂的女工们和面,再是制止、教育、帮助车子骑太快甚至闯信号灯的市民,然后又帮助来上海送小猪的公社社员救跳水的小猪、去菜场给小猪找吃食、联系钢铁厂来运送小猪,再是帮助昏厥的花花去医院,后又去上海旅社找丢皮夹子的罗爱兰归还失物。这样折腾了一天,耽误了和刘萍在宿舍见面,一直到晚上才来到刘萍家里,导致对方误会。后因他曾帮助的公社社员阿伯是刘萍父亲,才解开了误会,二人甜蜜互动,马天民才满怀喜悦回去。在这一天里,有很多社会场景的呈现,如街道的爱国卫生运动、钢铁厂的革新花,玩具厂、公交车上工人、市民互敬互爱的温暖场面,充分体现“我为人人”的大协作精神和良好的社会氛围。 在影片热情洋溢地呈现新社会、新风尚时,我们不能忽略当时的社会现实,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之后,整个国家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据统计,从1953年开始实施的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57年底,各项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1957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24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52年增长67.8%。期中,农业总产值537亿元,增长24.8%;工业总产值704亿元,增长128.6%。”“5年中,全国农民的收入增加30%。1957年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比1952年增长3.1倍。”[5](P38)据《五朵金花》编剧之一公浦回忆:“在我的记忆里,1954年是新中国建国初期最欢快最美好的一年。从全国的形势来看,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取得了板门店和平谈判的胜利。全国工农业生产也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部队和地方机关开始实行薪金制,我们部队文工团的团员虽没评军衔,但也评定了文艺级别,工资猛增至八九十元,相当不错了。那时的物价相当便宜,鸡蛋五分钱一个,我们文工团的大伙房改行食堂制,可以自己选购,想吃什么就买什么,一只卤鸡也不过五六角钱,猪脚卤肉应有尽有。”[6](P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