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村外向型经济的基本情况 (1)农村引进资金和技术的情况。 我国农业利用外资主要从1979年开始,80年代稳定发展,90年代进一步扩大。到1994年,农业部系统利用外资共87.2亿美元,这些资金大体用于种植业41%,畜牧业11%,渔业5%,乡镇企业26%。 整个农村乡镇企业利用外资的程度,要高于农业部系统,到1994年,在农村的“三资”企业已有35000家,比1990年多28000家,实际利用外资金额达到156.85亿美元。 在引进外资的同时,我国还积极引进先进的农业科技。从1979年到现在,我们引进了几十项效益在10亿元以上的农业技术, 据估算, 从1979年至1994年,累计增加农业经济效益近600亿元。同时, 乡镇企业在向外发展中,积极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改造原有企业,创办新企业(包括“三资”企业),改进经营管理,使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很大一部分乡镇企业,已达到国外70、80年代的技术水平,少数企业已达到90年代的水平。 (2)农村产品出口情况。 我国农产品出口持续增长,按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使用的口径,1994年我国农产品出口124.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6%。 从出口省市看,广东最多,出口总值达24.7亿美元,占全国农产品出口总值的19.8%。 日本是我国农产品的最大市场,1994年对日直接出口农产品34.5亿美元,若加上香港转口部分,总计达40亿美元以上,约占我国农产品出口的32%;对东南亚联盟出口14亿美元,占11.2 %; 对欧洲联盟出口12.8%亿美元,占10.3%;对独联体国家和东欧国家的出口近年不断增加,现已成为除日本以外的第二大出口市场。 乡镇企业出口迅速增长, 1985 年全国乡镇企业的出口交货值只有38.97亿元,1994年猛增到3398亿元,增加了86.2倍,年均递增64%。 乡镇企业出口交货值占全国乡镇企业总产值的8%, 占当年农村工农业生产总值的6.5%,出口创汇额占全国创汇额的1/3。 乡镇企业生产的服装、工艺品、轻工业品、丝织品、电风扇等出口收购值已占全国50%以上。生产出口产品的乡镇企业已达13万家。 (3)向海外发展情况。 到1994年,乡镇企业在境外举办的企业已达886家,比1990 年增加871家,总投资25.64亿美元。乡镇企业不仅在发展中国家投资,也到发达国家投资,且大部分企业经营状况良好。近年,我国渔业逐渐向西非、白令海峡、南极发展,现已建有900艘远洋渔船。 农村和农业企业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也迅速发展,签订合同数由1980年的36份增加到1994年的1.7万份,合同金额由0.5亿元增加到79.88亿元。 二、农村外向型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1)农业利用外资偏少。到1993年, 全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达到1377.96亿美元,而农业部系统只有74.7亿美元, 占全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的5.4%,同期全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为779.34亿美元, 农业部系统为26.08亿美元,仅占3.3%。 (2)旧的外资体制还有一定影响。 农村出口产品的绝大多数还必须通过外贸公司出口,尽管乡镇企业产品出口创汇已占全国的1/3以上,而有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到1995年只有321家。另外, 农产品出口配额分配不合理,有产品出口的地区和企业得不到应有的配额,但产品不足的地区却有配额,它们向产地卖配额获利。近年有一部分产品配额实行招标,初步反映较好,但做法还需完善,不招标的产品,要增加透明度。 (3)缺乏“三资”企业的配套资金。例如,因资金短缺, 广东省1994年利用外资项目比上年减少37.1%,合同利用外资减少24.4%。 (4)缺乏经营管理人员。这种情况在农村尤为突出, 在举办合资、合营企业中,外方进口的材料、设备报价我方不清楚;出口产品的售价我方也不知道;在经营管理中我方人员无能为力,因自己直接管理,又管不好,有的地区只好简单地出租土地、厂房,收取少量租金。 (5)地区发展不平衡。目前, “三资”企业和出口创汇的乡镇企业,主要集中在我国沿海地区,1994年乡镇企业出口交货值,东部地区占91%,中部地区占7.6%,西部地区只占1.1%。 (6)产品技术含量低,加工质量不高。产品质量低下, 是制约我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原因。 三、发展农村外向型经济的对策 (1)对农村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要统筹考虑,形成合理结构。 由于资源的限制,我国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已经没有多少出口潜力,到本世纪末,这些产品将逐步由出口,到进出口交替,最终稳定在净进口上。现在,我国正处于进出口交替时期,即有的年份可少量出口,有的年份则需进口。1995年,我国净进口粮食2000万吨,创造了历史记录。造成进口的主要原因,除了产量供给不足外,很重要的原因是国内价格因成本高而不断上涨,一些主要农产品价格已经接近、有的甚至超过国际市场。 我们工作的主要难点在于,如果限制进口粮食,那么国内粮价就还会上升;如果不限制进口,虽会压低市价,但会引起国内农业生产萎缩,导致更严重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把握好农产品进出口格局,形成合理的出口结构,力争在农业内部(不包括农村的二、三产业)实现进出口平衡,并通过非农产品出口,增加农民收入,以减轻进口粮食对农民造成的压力。由于我国人多地少的资源现实,农产品出口的比重将下降,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工业品出口比重将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