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9月5日) 同志们: 今天,校领导要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国有企业改革情况,特别是讲讲改革中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本来我想在十五大开过以后,再来和大家交流一下学习体会,有些问题也更好讲一些。所以,我不准备系统地从头说起,只就大家关心的一些问题,或者说是热点问题,介绍些情况,谈点看法,供大家参考。主要讲五个问题,一是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进展和成效,二是关于困难企业和困难职工问题,三是关于现代企业制度试点问题,四是关于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问题,五是关于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三年走出困境问题。 一、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进展和成效 国有企业的改革到今天已有十几个年头了,现在已进入关键时刻、攻坚阶段。对于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党中央、国务院极为重视,一直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我国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来抓。江泽民总书记几次关于国有企业问题的重要讲话之后,各方面对国有企业改革的看法逐步一致,在重大问题上形成了广泛的共识。但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也有一些不同看法。国外一些人更是断言国有企业是注定搞不好的。如何判断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形势,如何理解改革进入关键时刻、攻坚阶段,涉及到一些基本的认识问题和实践问题,这是坚定信心,把改革推向前进的关键。对于国有企业改革总的形势,可以用“一个新阶段、五个更加”来概括。 “一个新阶段”:以十四大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标志,国有企业改革由过去减税让利、两步利改税、承包责任制进入了机制转换、制度创新的新阶段。十四大以来的五年,国有企业改革走了一条试点—总结—扩大试点—再总结,进而规范、立法—全面普及推开的路子,可以说是国有企业改革精心部署、大胆实践、积极探索的五年,是改革力度最大、进展最快、成效最显著的五年。在十四大之前,国有企业改革虽然经历了减税让利、两步利改税、承包经营责任制等几个不同的阶段,进行了许多艰苦的探索,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这一时期的改革还没有触及从根本上解决体制和机制等深层次问题。近几年成功地进行了财税、金融、计划等宏观经济体制的改革,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同时,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和经济的发展,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这些都对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1995年以来,江泽民总书记两次发表重要讲话,就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作了深刻的论述,提出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针, 明确提出了加快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要求。江泽民总书记5月29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形势和任务,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出发,指出要坚持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大胆利用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强调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是摆在全党面前重要而又十分艰巨的任务,要按照中央提出的一系列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进一步统一思想,狠抓落实。即将召开的十五大,将对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作出重大的部署。国有企业改革将在新的深度和广度上全面推进和展开。 “五个更加”:一是改革的方向、目标、方针更加明确。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就是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核心内容和基本特征就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四句话。改革的目标,就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所提出的,“九五”末在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中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基本方针,就是江泽民总书记讲的八条:一是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二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三是把改革同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结合起来;四是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五是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切实加强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的建设,严格企业内部管理;六是加快企业技术进步;七是协调推进配套改革;八是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创造多种经济成份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条件。改革的路子,就是这几年一直坚持做的抓大放小、结构调整、“三改一加强”、分离分流、兼并破产、减人增效、实施再就业工程、增资减债、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等。判断改革是非得失的标准,就是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对于国有企业改革既看到紧迫性,也认识到艰巨性和长期性。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搞改革,就怕认识不统一,你说往东,他说往西,你说“姓社”,他说“姓资”,让人无所适从。可以说,对国有企业改革的认识,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统一,路子更加清楚,方向更加明确。有了这样共同的思想基础和明确的方针,国有企业改革就具备了顺利推进的前提条件。 二是改革的思路更加清晰。随着认识的统一,指导思想明确,基本方针确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市场环境变化的要求,国有企业改革的着眼点和工作的着重点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这些变化概括起来就是五个转变。一是从搞活每个企业转向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改革初期,我们花很大力量,包括采取减税让利、财政补贴等办法,力图搞活每个企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们认识到,把几十万个国有企业无一例外地都搞活,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也不符合我国国有企业的实际状况,必须着眼于提高整个国有经济的质量,从整体上搞好国有企业。二是从减税让利转向制度创新。在传统体制下,国有企业几乎没有什么自主权可言,改革首先要从调整企业与国家的利益分配关系入手,扩大企业自主权,把责权利结合起来,减税让利,实行承包制,使企业有一定的自主权和“自主钱”,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但这还不是市场经济的办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要用符合市场经济的办法和手段搞好国有企业。首先就是要使企业财产组织制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适应企业走向市场的需要,这就要着重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变国家对企业债务的无限责任为有限责任,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竞争主体和法人实体,实现机制转换,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图发展,充分体现公平竞争、效率优先的原则。三是从主要抓企业改革转向与配套改革同步推进。改革初期,我们就国有企业自身的改革抓得比较多,这一方面是因为国有企业在传统体制下形成的思想观念、经营管理方式等,问题比较多,矛盾比较突出;另一方面,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尚未充分暴露。这个时期,工作的着重点多是围绕解决企业自身问题,是必要的。但随着改革的深入,越来越触及到一些深层次的矛盾,这些矛盾制约着企业自身的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最早是从企业开始的,由于过去是孤军深入,所以改了多年,其深层次矛盾始终解决不了。企业改革需要外部环境,企业自身也要适应外部改革。这几年,我们在继续推进企业自身改革的同时,充分认识到配套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加大了推进配套改革的力度。四是从分别抓单项工作转向“三改一加强”。企业改革、结构调整、企业管理、技术改造这几项工作,多年来我们一直都在做,也是有成效的。问题在于,过去往往孤立地抓某项工作,没有把它们很好地结合起来,缺乏整体性。十四大以来,我们把经济增长的着眼点转移到国有资产存量的调整、改组和优化配置上来,在企业工作中注重把改革、改组、改造与加强企业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三改一加强”,通过改革转换企业机制,通过改组优化企业结构,通过改造促进企业技术进步,通过加强管理充分发挥各种生产要素的作用,把搞好国有企业作为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基础。五是从分散经营转向实施大公司战略。改革初期,企业在开始走向市场的过程中,各自为战,分散经营。这对于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有很大的局限性。实践使我们认识到,企业必须根据市场要求和各自的特点,从提高经济效益、降低经营成本出发,实行适度规模经营。不宜分散生产和经营的,应该走集约化的道路。对于有条件的国有企业而言,需要在市场原则的基础上,重新组织起来,改变企业小型化、经营分散化、单打独斗的状况,发展规模经济,提高规模效益。以上这些转变是十分重要的,为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为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