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软着陆”后,我国经济不仅保持了适度快速增长的好态势而且通货膨胀率处于低水平,币值基本稳定。这充分证明了国家在前一个时期实施的宏观调控政策与措施的正确性,也体现了中央驾驭宏观经济的能力。在这里,仅对目前几个有关全局的问题谈点认识。 如何认识失业人数增加?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新增下岗人员60万。不少人对此深感忧虑。下岗人员的增加,他们的生活暂时出现困难,社会也因此增加了负担,这的确令人忧虑。但也应看到,一部分重复建设、失去活力、不能适应市场的企业破产、倒闭,恰恰说明以优化资本结构、抓大放小、破产兼并、减员增效为基本内容的企业改革取得一定进展,这是产业结构调整、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和国有经济战略重组过程中出现的不可避免的,是前进过程中的阵痛。失业人员的存在和暂时增加,虽然有利于竞争上岗和提高职工素质,有利于企业的进一步改革,但同时也说明了实施再就业工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情况的变化,宏观调控的重点和调控方式也要有所变化。从目前总供给、总需求和经济稳定运行的态势来看,通胀反弹动力不强,即使今年后几个月通胀有反弹的可能,反弹的力度也不会太大,速度也不会快。在这种情况下,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已经由通胀转化为失业,宏观调控的重点也需要根据变化了的形势作相应调整。 如何看待当前的股市? 两个月来股市一直处于缩量盘整态势,虽然“人气”明显不足,但投机性行为得到相当程度的抑制,理性行为开始增强。目前,相当一部分人从股票市场的活跃有利于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和企业股份制改革的理念出发,提出应降低利率以刺激股市,从而树立起对股市以至对经济的信心。我认为,我国的股市还不宜马上靠利率来刺激。高增长低通胀来之不易,只有坚持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不动摇,才有利于增强企业素质,才有利于推动企业到资本市场去融资,才有利于为企业改革保持较好的货币政策环境。综合分析,股指下行空间已不大,上行推力也不足,将目前的股市价位继续维持一个时期(到年底)可能最有利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迫使资金由投机性强的股市继续流回生产领域和推动住宅、汽车消费的增加等)。因而,不可轻易出台推动股市活跃的大举措,可行之策是考虑降低银行保证金,给平淡的股市注入一点生机。可以预测,在1998年,我国国有企业大范围、大规模的股份制改造可能掀起一个小高潮,到那时再考虑配合股份制改革并结合物价情况决定降低利率也不迟。 如何对待高额外汇储备? 泰国铢贬值引起连锁反应,引发东南亚金融危机,我国巍然不受影响的原因甚多,其中之一是我国外汇储备多,达一千多亿美元。人民币币值的高度稳定,充分检验了我国经济抗击国际收支危机的能力。但是,决不可对日增1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问题掉以轻心。出口强劲, 顺差增加,外汇储备猛增,不仅给人民银行的对冲操作增加难度,而且会推动人民币继续升值或引发贸易摩擦。综合考虑,继续增加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可能是利少弊多,应尽快纠正资本项目和经常项目双顺差的国际收支格局。建议:一、扩大进口,较大规模地进口先进设备、先进技术和战略物资;二、增加对外直接投资,加强开发国外资源的力度,利用国外力量开发不易引进的先进技术;三、对一些大企业集团和外贸企业发放美元贷款。 如何使住宅业成为经济新增长点? 目前,住宅积压有增无减。到6月底,全国已积压商品房7000 万平方米,以每平方米1600元计,至少占压资金1120亿元,严重地影响着资源的有效配置。为什么在居民储蓄不断增加并且存在300 万住房困难户的情况下住宅大量积压?主要原因恐怕不只是房价太高,而是旧的住房分配机制还在作怪。“不破不立”,必须加快房改力度,在打破旧的福利分房制度上有大的动作——关键是原有住房要首先商品化。在既得利益继续保留,不予调整的情况下,无房户和想购新房户就不会丢掉福利分房的想法,宁愿等待。一旦原有住宅实行了商品化,他们就会丢掉幻想去选择购房,住宅作为经济新增长点才能得以真正启动。住宅业成为经济新增长点的充分和必要条件是:居民要得到住房只有自己掏钱购买一条路,而且要让他们买得起。 发挥财政在结构调整中的积极作用 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417亿元,同比增长13.5%,回落5.1个百分点。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保持适当的投资率是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基本条件。对比来看,可以说我国目前处于投资不振的阶段,为保持经济在结构调整中持续快速增长,有必要采取措施防止投资增幅的进一步下滑。从我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来看,投入产出率为60%—70%,即上年度1个单位的投入在下年度仅能带来0.6—0.7 个单位的产出,我们要维持8%—10%的经济增长率,没有15 %的投资增幅恐怕是不行的。在坚持货币政策适度从紧不动摇的前提下,适当增加财政投资则是唯一选择。这与发挥财政投资改善经济结构的作用也是一致的。适当增加财政投资以改善经济结构的切入点应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的扩大,产生投资带动作用并促进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具体建议是,在中央财政赤字、地方财政黑字的情况下,允许重要城市的市级财政发行一定数量的城市建设特例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