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对于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对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更为直接的促进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革命的飞跃发展,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科学——技术——生产的国际化进程加速了,这一链条机制的循环周期缩短了,科学技术革命带来了世界生产的大发展,带来了世界商品交换关系的大发展,引起了国际经济关系的大变化。在世界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下,由美国一手遮天的状况改变为向多极化发展的格局。1988年,邓小平同志分析了世界高科技发展态势后敏锐地预言:“下一个世纪是高科技发展的世纪。”他高瞻远瞩地指出:“过去也好,今天也好,将来也好,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79页)。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1992年就强调,要振兴经济,首先要振兴科技(1992年4月24日江泽民同部分学部委员座谈时的讲话)。因此,面向新世纪,抢占科技制高点应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科教兴国战略的核心。 一、21世纪将是高新科技的时代,世界科技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的时间加快。当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科学技术成果绚丽多彩,特别是科技与经济发展联系愈来愈紧密,科学技术面向生产、面向市场,科技成果商品化已经成为重要趋势。20世纪以来,特别是二次大战以来,这一趋势明显加强。 科学技术知识量按指数增长,大约每10年翻一番。6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上的新发现、新发明比过去两千年的总和还多。过去一种重要新技术出现都要间隔几十年,50年代以来大约每隔5年就会有一种到几种新技术出现。计算机从1945年问世以来到现在已经是第五代了,其速度每6年加快10倍,存储量每6年增加60倍。 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的周期,在18世纪约为100年,19世纪缩短为50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缩短为7年。现在一般只需要三五年甚至二三年了。科技成果商品化的时间加快,与科技进步、经济发展有关,也是国际技术、经济竞争加剧的结果。科技领先地位本身并不能带来经济优势,技术竞争的胜负最终要由科技成果的大规模商品化和市场占有率来判定。发达国家正在改变过去那种由科学发现到技术开发再到产品设计的老路,而是根据市场需要确定科技研究课题,把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能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的高质量产品。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加大。当代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兴起,进一步提高了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它渗透到了社会各个领域,是新的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和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整个国家现代化的关键,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是世界各种力量竞争的焦点。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最突出的表现在经济方面。科技进步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日益增大。据统计,本世纪初在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仅为5—10%,而现在已达到50%以上。本世纪初,在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外延因素(劳力、资本)占75%,集约因素(技术、技能、管理)占25%,到了60年代,外延因素和集约因素所占比例,正好倒了一个个。 高技术领域国际化进程加速。随着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增大及其在综合国力中地位的上升,高技术领域国际化的进程加快。现在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把发展科学技术尤其是高技术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一个核心问题。当前,美国、日本、西欧在高技术领域的争夺与倾轧越来越激化。与此同时,国际科技合作也在不断扩大。科学技术愈向前发展,技术复杂程度愈加大,为了解决科技难题和巨额资金的投入,需要各国联合攻坚,当前世界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也需要通过国际间的通力合作。如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邀请了许多国家合作。西欧发展高技术的“尤里卡计划”自1985年建立以来,研究项目总数已增加到297个,西欧各国参加的单位多达1600个。根据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统计,资本主义世界的跨国公司1969年已达7276家,到1993年已超了3.7万家,推动这种联合的主要动力是技术与市场。 国际高技术领域的争夺与合作,看起来似乎是矛盾的,实际上是统一的,充满着辩证法。因为争夺是绝对的,联合是相对的,其结果是加速了高技术领域国际化的进程。 国际科技发展转向多极化的格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加速,使世界科技发展的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几乎垄断了新技术的主要领域,但近年来它的优势已大大减弱,遇到了强烈的挑战。调查材料表明,1986年美国的高技术进口首次超过出口,亏损达20亿美元。世界科技发展的格局逐步转向以美国、日本、西欧、新、韩等国为竞争对手的多极化方向发展。 日本已从“贸易立国”转向“科技立国”,由“技术引进”转向“技术开发”,把发展尖端科学视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核心,其科研经费的增长速度和人才开发的速度都占世界第一位,正在蚕食着美国的高技术地盘。日本大规模集成电路的世界市场占有率,已从28%上升到50%以上,而美国却从55%下降到40%。西欧有着较雄厚的科技力量,现在利用基础科学研究的优势,把开发的重点转向产业化技术,以集体的力量扭转在尖端产业落后于美、日的状况。为了网罗国外人才,美、日、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都修改了移民政策,并十分重视本国的教育和职业培训。各国还积极向科学研究的制高点转移。当各国还在研究智能、光学计算机时,日本则采用超前战略研究生物和仿人脑计算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