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经济改革已经进行近20年了,按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应该靠后的理论(麦金农,1993),在中国已经成功的建立了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各司其职的金融体制的基础上,在大部份微观金融行为已有《票据法》、《担保法》、《保险法》规范的情况下,进一步的金融制度创新是否应该提上议事日程?这是众多经济学家认为可以从金融方面取得国企改革的新突破之原因所在。就本文讨论的情况看,现在中国金融制度和政策在某些方面不仅背离已经生效的金融法,也使得高失业、低效益和金融风险三者相互加强。所以金融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应该能够通过重新配置(资金)资源而一石三鸟,消解高失业、低效益和金融风险并存的不良态势。总的思路是,通过金融制度创新,改变由国家和国家银行并主要通过行政手段(信贷计划)配置资金的代理投资方式,按市场经济的资本运动规律来配置资金,并由存款人和居民直接投资,使资产和风险配置平衡。在利率市场化后的资金公平价格面前人人平等。新体制企业法人由于其有效益能得到较多的资金(付得起较高的利率),从而迅速成长,这样,按“克罗格曼模型”,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会上升(一定的资源在新体制下的产出减出该资源在旧体制中的产出等于体制贡献),从而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按刘易斯—费景汉—拉尼斯模型,新体制将会更多的吸纳旧体制析出的冗员和新一代的城乡过剩劳动力,从而大幅度的减轻失业压力。 一、高增长与持续增长 中国的年平均GNP增长率,18年来均在9%以上。中国能否在下一个10年中继续保持适当的增长速度,是中国经济转形是否成功和实现长期增长的关键。由于中国的人均GNP相当低,目前仍然是一个穷国。 只有在连续取得新的若干个10年的长期增长之后,才可能真正的赶上发达国家而不至再被拉下太远。从世界经济史的角度看,当代有若干国家在一定的时段内曾经达到了短期的高增长,而后由于制度和其它原因而再次突然停滞,人均收入急剧下降,跌落回增长前的水平,从而发展战略失败。例如:前苏联从30到50年代,中国在50年代,巴西在70年代,都有过这样阶段性的“大跃进”。然而,发达国家的历史表明,只有在百年以上的长期经济增长竞争中,能使本国经济的增长一个10年又一个10年的保持下去,最后才会成为经济发展马拉松竞赛的优胜者,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情况就是这样(莱斯特·C·梭罗,1997)。 发展经济学经过60年代的兴起和70年代的衰落,没有找到或设计出一个按它的思路起飞后进入发达国家的例子。80年代以后,以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东亚模式(经济自由化在前,政治民主化在后)的成功为发展经济提供了新的思路,新加坡和韩国1996年甚至挤入了世界富人俱乐部(经合发展组织)。近年来,由于先行发展的亚洲四小龙已经出现了某些经济停滞的迹象,发展中国家能否在长期和超长期的竞争中赶上发达国家再次成为经济学家们争议的热点尚不得而知。 1991年克拉克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克罗格在“Foreign Alfairs”1996年第73期上发表“The Myth of Asia's Mircacle”(亚洲奇迹的神话)一文,把东亚的增长直比为前苏联的式投入驱动式增长,而不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全要素增长”,所以东亚无增长,其经济衰退是指日可待的。中国作为一个走“东亚道路”的大国,其经济持续增长已近20年,它的经济态势如何,能否持续增长,其意义不仅在于回答“克罗格曼质疑”,更在于为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集权型非市场经济国家的成功转型提供过渡经济学的可行示范。从1997年起,中国将开始执行新的九·五计划,从而进行改革开放后的第三个10年。中国经济在20世纪的最后几年中会面对新的变数和机遇,值此旧世纪将尽新世纪来临之际,对中国经济的现状和发展态势作一番分析和展望也许是恰逢其时的。 经过3年多的治理整顿和金融体制改革, 中国经济摆脱了1992 、 1993年的那种金融秩序混乱、通胀肆虐的状况。对于1996年末中国的经济金融形势及其1997年的走势,国内外的经济学界基本上有两种差别相当大的观点,一种是“成功的实现了软着陆”;为九·五开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表现为物价稳定回落,GNP平稳增长,国际收支状况良好, 俗称“宏观报喜”。另一种观点认为当前“失业压力极大,经济效益低下,金融风险增加,改革举步维艰”,俗称“微观报忧”。总起来看,两种观点都试图以现代政府普遍追求的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这四大经济政策目标的实现情况来评价中国经济的总态势及其得失,其测度指标和资料运用都是相当客观的。本文认为,“软着陆”、高失业、低效益和金融风险并存,构成了中国经济问题中最基本的四个声部,如何处理和协调好这个四声部交响曲中的众多两难乃至多难问题,从而使中国经济在下一个10年中能平稳适度的增长,是中国经济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 二、抑制通胀和降低失业率的选择 所谓“软着陆”(Softlanding), 是国外经济学家在评论一国在遏制通胀是否成功时而借用60年代航天器登月计划时所创造的一个宇航词汇,据《郎文现代英语词典》的解释,意思是“a slow coming down of a space vehide to earth,the moon,etc.,without damage”, 借用到经济学上,就是指一国在实行紧缩性经济政策,从而在制止经济扩张和控制过高通胀率的过程中,是否同时避免了GDP 增长的大幅度降低和失业率的迅速上升,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没有发生从过热扩张迅速跌落进冷硬萧条的剧烈震动甚至社会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