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农村商品市场,提高工业产品在农村市场中的销售率和占有率,是当前研究市场、开拓市场的重要课题,也是实现工农业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我国农村商品市场的主要特点 农村商品市场在我国整个市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鲜明特点: 一是农村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市场容量大。我国农村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80%,农民数量占全国总人口的72%,绝对数为8.5亿人,农村乡镇企业工业产值、农村建筑业总产值、农村运输业在全国经济中的比重都超过50%,据有关部门预测,96年农村的消费品零售总计可达10000亿元左右。这说明,我国农村商品市场的容量非常大,以江西省为例,到95年度止,全省有农村集贸市场2760个,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35.4亿元,占全省社会消费品总额的57.3%,如果把农民直接进城购买的消费品算在内(估计这一数额约占整个消费品购买额的20%),农村消费品零售额比例将再上升7—8个百分点。 二是农村市场蕴藏着巨大的购买潜力。与城市市场比较,农村商品市场有着极大的开发潜力,特别是部分家庭耐用消费品和日用生活品的需求,农村市场的拓展范围和领域更宽。据有关部门测算,全国农村如果每百户拥有的彩电、冰箱增加10台,其市场需求量就分别是2000万台,如果达到城市家庭拥有水平,需求增量则分别为1.5亿台左右,农民的消费如果能达到城市居民的中等消费水平,农村商品市场的消费需求也将翻两番。 三是农村商品市场与城市市场的互补性强。由于农村商品市场的消费对象与城市的消费对象不同,他们的消费水平和生活习惯也不同,对于城乡习惯性的商品消费就有所差别,呈现很强的互补性。城市居民在购买商品时,主要从商品的功能、造型和科技含量上去求多、求美、求高。而农村居民则比较注重商品的经济性和实用性,要求商品价格适中,物品耐用。这样,既为那些中低档工业品在农村找到了最好的市场,使这些工业企业继续运转,而且还使他们能通过生产的发展获得技术改造的资金和产品升级换代的机会。 二、对启动农村商品市场的几点建议 1.围绕农民增收目标,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启动农村商品市场,关键是要继续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增加农民收入,壮大农村经济实力,改善农村经济和社会基础条件,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首先,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贸工农一体化。农业产业化,作为一种新的经营方式,既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的主要措施;也是推动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发展,加快传统农业向市场农业转变,引导农民进入市场,适应市场,提高农民自身发展能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推进农业产业化,要着眼于农户与市场的连接,着眼于组织程度和农村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提高,按照纵抓产业、横抓区域、龙头带动,全面发展的思路,力争在因地制宜培育主导产业上取得突破,在扶持发展龙头企业上取得突破,在开发建设规模化农业商品基地上取得突破,在实行跨区域的经济联合与协作上取得突破,在借鉴现代企业管理办法实行规范化管理上取得突破。从而有力地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紧密地连接起来,延长农业生产的产业链,实现多次增值和内部自我补偿,提高农村经济的整体效益。 其次,要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努力缩小城乡差别。作为新型社区的小城镇的发展,不仅可以启动农村经济活力,增加农民收入,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克服在经济发展过程的二元化现象。而且可以为高中档工业产品在农村实现其使用价值创造条件,对开发潜力巨大的农村市场有着“催化剂”的作用。从江西省来看,农村城镇化水平还比较低。到1995年10月止,全省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2.6%,比全国低6.25个百分点,其中居住在建制镇的人口约为446万人。因此,要适应工业化进程,启动农村市场,必须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步伐。一是要有计划地选择一批集镇按照“加快改革、规范起步、依法建设、健康发展”的方针进行改革与建设的试点,使之尽快成为周围农村的商品集散中心,社会服务中心和信息传播中心。二是要改革小城镇投资体系,形成多元化、多渠道投资格局,努力改善小城镇的基础设施,为高中档工业品进农家创造条件。 再次要增大对农业的投入,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这些年来,尽管中央一再强调“宁可少上几个项目,也要筹集更多的资金用于农业”。但是,落实的情况并不令人满意,国家对农业的投入不但未增加,而且不断下降。据统计,“六·五”期间国家用于农业的投产占总投资额的比重达10%。“七·五”期间下降5%,到94年则下降为1.9%。其原因,一是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农村农村市场对工业发展的制约,还未得到高度重视,多数同志把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限于保证有效供给上;二是由于相互攀比增长速度和财政分灶吃饭,给地方带来财政压力,使一些地方不惜用挤农业的办法来保工业。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从国民经济的全局出发,下决心调整国民收入二次分配比例,在维持现有农业投入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国家资产投资、财政预算内资金和信贷资金用于农业的比重,努力形成财政扶持、银行借贷、项目引资、自我积累等多渠道投入机制。同时,要继续稳定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下决心减轻农民负担,确保农民增产增收,只有这样,农村商品市场的巨大潜力才能被有效挖掘,工业产品才能有更大市场,企业发展才会有可靠保证。 2.围绕适应农村商品市场,不断调整工业产品结构。农村是市场的主体,农民是产品的消费主体。工业企业只要充分认识这一基本国情,将研究市场的精力重点放在研究农村市场的开拓上,就一定能够得到大发展,如江西草珊瑚集团公司开发的草珊瑚牙膏,价廉物美,产品的70%以上销往农村,因而企业的生产规模也由1988年的年产2000万支扩大到现在的年产1亿支水平。所以,工业企业在研究和开拓市场时,一定要瞄准农村市场的消费热点,适时调整产品结构,下功夫适应农村市场的需求。在工业消费品生产方面,要从农民生活习惯和消费特点出发,大力生产和提供一些质优价廉的方便食品、营养食品以及中低档烟、酒和食糖等产品;提供一些质地好、花色多、价格适中的面料以及中低档成衣等服装产品;提供一些经济、实用、耐用的家电、自行车以及各种建材和室内装饰用品等等。在生产资料方面,则要根据农民生产需要,积极开发一批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拖拉机、收割机等各种农业机械、农用汽车和其他运输车辆;努力生产一批钢材、水泥等建筑材料和排灌、引水器具等水利设备;大力发展和生产一批高效、方便、实用的复合肥、混合饲料、各类添加剂和乡镇企业所需的各种原、辅料。与此同时,工业部门和企业要研究农村市场的发展趋势,分析农村可能出现和形成的新的消费热点,从近期和长远的角度制定科学的产品开发战略和规划,搞好市场定位工作,不断调整产品结构,靠新颖、价廉、实用占领广阔的农村商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