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尽可能多地引吸外资 据世界银行1994年度《世界投资报告》披露,到1993年,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直接投资受资国。1992年在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的使用额首次超过对外借款实际使用的外资额,比例为1.5:1。这一外资结构的变化表明,中国吸引外资的主要途径已由间接投资转向直接投资。在众多发展中国家对外资的需求量远远大于资本可供量的情况下,为何国际资本对中国持有明显的偏好,以及大量的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究竟会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什么影响,的确值得深入研究。 如何尽可能多地吸引外资,并使外资使用的正效应最大化,是众多发展中国家政府面临的一个基本课题,然而并非所有的发展中国家都能如愿以偿。这里既有自然禀赋的原因,也与政策效应密切相关。在吸引外资上,我国之所以能在发展中国家独占鳌头,成为最大的国际资本受资国,除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比较优势外,更主要的是中国政府在邓小平同志的对外开放思想的指导下,顺应国际资本的流动趋势,以及正确认识我国吸引国际资本的特殊优势,并依照这一优势不断修正相应引资政策的结果。 在我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起步阶段,由于政策法规不健全,缺乏经验,在建立合资企业的谈判过程中,往往担心外商挤进国内市场,打击民族工业,赚走利润。在这种情况下,境外投资者大都试探性地进入中国市场,投资项目也往往带有追求短期回报的特征。例如,在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大量流行的“三来一补”的投资方式。用这种方法引进外资,中方参与合作,投入的主要是劳动力和土地等自然资源,获得的利益主要是增加就业,而产品设计和销售等关键环节通常被外商控制。更主要的是,追逐短期回报式的投资主体无论是在技术层次,还是在资本规模上,都与当代引导国际资本流动主流的跨国公司投资有着实质性的差别。 从1979年到1990年,中国政府批准设立的三资企业多达4万家,但企业投资规模偏小,平均不到100万美元,东南沿海地区举办的多为10来万美元的加工出口型小项目。多数项目技术层次低,而且没有实行动态技术转移。据有关方面统计,香港约70-80%的劳动密集型工业企业已转移到内地。如香港的玩具厂商大多数已到广东投资设厂,其数目已达2000家左右。 显然,上述状况不仅与我国试图获得先进技术、促进产业升级、缩短与发达国家差距的引资目标不符合,也与我国希望得到更多的外商直接投资预期相距甚远。联合国跨国公司管理局和《中国统计年鉴》的统计资料表明,1990年以前(包括1991年,由于缺少1991年国际直接投资的统计数据,本文只将1990年以前做出比较),中国在世界直接投资领域的地位并不重要。与1993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受资国的地位相比,1990年以前,中国在全球发展中国家外国直接投总量中的份额均小于10%(1986年除外)(见表1)。 表1 1986-1990年外国直接投资地域分布 (单位:亿美元) 类别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世界直接投资总量a 1660 2700 3250 3560 4200 其中:发展中国家 160 270 360 400 400 中国 18.74 24.14 31.94 33.92 34.87 注:a直接投资总量包括投资内流量和外流量。 资料来源:联合国跨国公司管理局;《中国统计年鉴》1991年。 进入90年代以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采取了对外资更有吸引力的投资政策,在1991年由35个国家作出的82项与外国直接投资有关的政策修改中,有80项是朝着更开放的方向发展的。在这种环境下,我国究竟应该如何做出政策调整,怎样才能不断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 的确,和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一样,我国的原材料、土地价格,特别是劳动力资源的成本,不仅比发达国家低得多,即使相对于那些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地区),也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但仅仅依据这些条件难以实现我国引资目的,事实上,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对国际资本有着独特吸引力的关键是现实和潜在的市场容量,以及经济增长的现状和前景。这才是我国最具有比较优势的要素禀赋。自8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政府在总结以往引资实践的经验和教训后,依据市场优势不断作出相应的政策调整,从而为占据当代直接投资主导地位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创造了条件。这些公司在很多情况下,它们看重的并不是劳动力、原材料等成本低廉这一传统优势。克尼克波克尔在他的《垄断性反映与跨国公司》一书中分析了美国187家跨国公司的投资行为,他发现一些垄断性工业中,外国直接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竞争者之间相互的行为约束和对策反映。因此,它们在选择投资空间时,更多地带有长远的战略目标,故对资本输入国的市场容量和未来经济发展的前景更为关注。随着世界市场的扩大和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跨国公司投资在市场方面的动机会显得更为迫切。 1993年4月,中国政府宣布开放部分国内能源、交通和通讯市场,允许外商投资于我国这些相对落后但却十分重要的经济部门。这一政策比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更开放。到目前为止,外国直接投资已涉及除国防工业外的所有工业部门,一个全面开放的格局已经形成。 如果说在90年代以前,境外的投资者还主要是将中国大陆作为来料加工、两头在外的生产据点,那么进入90年代,它们不能不同时考虑到拥有高速经济增长率和12亿人口的市场所具有的重要性了。从1992年开始,外商来华投资平均每个项目的资本规模开始扩大。据广东、福建、北京等14个省市统计,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已有1500多个。同时,外商投资结构趋于优化。一批具有相当规模的基础设施、能源、原材料和技术密集型的项目正在兴办。国际知名的大跨国公司开始增加对中国的投资,德国汉莎、荷兰飞利浦、美国IBM、摩托罗拉和日本松下等大跨国公司纷纷对中国投资做出中长期规划。目前美国的500家大公司中已有52家来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