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失业人员和下岗职工不断增加,是伴随着实施两个根本性转变、国有企业改革与资产的重组、设备技术的更新改造而产生的,是我国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和企业经营机制转换过程中出现的必然现象。随着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不断加大,今后还将有大量的企业富余职工从企业分离出来,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如何解决下岗职工的分流和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已成为当前经济生活中绕不过去,也拖不下去的普遍性问题,问题解决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改革、发展和稳定全局,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实施“再就业工程”的基本情况 (一)两个根本性转变必然伴随人员调整。 近几年,我国企业经济效益逐年下滑,一些行业全行业亏损,部分企业甚至倒闭破产。上述问题的产生是经济体制转换缓慢、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不力,经济增长方式粗放造成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长期积累和不良循环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加大了经济体制转换、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的力度,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上述方面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仍是今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经济体制转轨和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调整以及企业经营机制转换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大量的富余人员,造成部分职工下岗以致失业。据调查分析目前全国国有和集体企业中有2200多万富余职工,占职工人数的15%,其中下岗职工700多万人,这将形成一个新的较大困难群体,成为社会一个不稳定因素。下岗职工主要集中在轻工、纺织、仪表、冶金、森工、煤炭、化工和机电等行业,并由此带来三大问题:一是下岗职工长期滞留使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机制的转换难以进行;二是下岗职工数量的集中和积聚,容易激化矛盾;三是下岗人员年龄偏大,家庭负担重,再就业的愿望十分迫切,但因文化水平低再就业能力较弱。为了帮助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995年我国开始实施再就业工程。 (二)实施再就业工程的主要成效和经验。 据统计,截止到1996年第三季度,全国已组织500多万失业人员和企业富余职工参与了再就业工程,其中有300万人参加了职业指导、110万人参加了转业转岗训练,451万人次享受到了失业救济,200万人得到了临时性困难救助,组织近百万人开展了生产自救,并通过政策引导和就业服务,使243万人实现了再就业。在实施再就业工程中,各地探索出一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再就业的有益经验: 1.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劳动者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作用,实行企业安置、个人自谋职业和社会帮助安置相结合促进就业的做法,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就业由国家统包统配的模式。 2.由各地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或政府主管领导挂帅,成立各有关部门参加的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目标和政策措施,建立再就业工程的管理、服务和监督体系。 3.综合运用政策、法律和经济手段解决再就业问题。各地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建立再就业专项资金,在税收、信贷、国有资产使用等方面对再就业工程提供支持,通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兴办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小企业、发展社区服务组织等途径,创造就业岗位。综合运用就业服务、失业保险、转业转岗训练等手段,促进失业、下岗人员实现再就业。 4.引导职工转变就业、择业观念,鼓励和帮助失业、下岗人员自立自强,上岗凭能力,就业靠竞争,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实现再就业。 二、再就业工程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劳动力市场建设滞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失业、下岗人员的再就业理当主要通过劳动力市场来实现。目前各地由政府主导实施的再就业工程,实际上是在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劳动力市场功能不健全的情况下,模拟劳动力市场机制和运作方式而采取的过渡性措施。怎样把实施再就业工程与培育、发展劳动力市场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市场对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还需要在实践中探索。 2.失业和下岗职工的就业观念亟待转变。据调查分析,失业人员和下岗职工的择业意向大都比较高,要求工作轻松一点、工资和待遇好一点、最好是国有单位。在失业人员和下岗职工中约有2/3的人,由于所提供的就业岗位与本人过高的期望有距离,以至有业不就。形成有人没事干和有事没人干的现象大量并存。 3.再就业工程所需经费不足。再就业工程需要一定的启动资金,目前主要来源于部分失业保险金和少量财政拨款,远不能满足需要。而解决资金问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级政府的决心。 4.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大量的下岗职工长期滞留在本企业的根本原因,是尚未形成覆盖全社会的统一养老保障、医疗保险制度,下岗职工离开了企业即失去了保障,因而许多下岗人员即使实际上已通过第二职业获得了比较稳定甚至更高的收入,但仍不愿割断与原所在企业的关系,出现相当一部分下岗人员隐性失业与隐性就业并存的现象。 5.教育培训工作亟待加强。据调查,无论经济发达地区还是经济比较落后地区,都可提供一定数量的就业岗位,企业缺员与富余人员同时并存。除就业观念的影响有业不就外,另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下岗人员的素质低、技能单一,不能适应新岗位的要求,有业不能就。加强转岗训练和培训是实现再就业的基本条件,但目前因设施落后,资金不足,培训能力有限,难以适应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