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前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和基本估价 今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呈现出一些重要特点。 第一,以控制通货膨胀为主要目标的宏观调控继续取得明显成效,物价水平回落至低位,但基础尚不稳固。物价进一步下降的空间已经不大,而反弹的潜在压力和可能性在增加。 第二,宏观经济继续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上半年GDP增长9.8%,工业增加值增长13.2%,夏粮总产量比去年增长3%。消费增幅较大,扣除价格因素后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3.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6%,比去年同期下降6.9个百分点。外汇储备继续增加,但一般贸易出口大幅下降,使经济增长对国内需求的依赖增加,将对今后的经济运行和宏观调控产生重要影响。 第三,企业销售不畅,效益下降,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困难加剧,经济运行的质量没有改善,有些矛盾还趋于尖锐。上半年工业产品销售率平均为93.75%,比去年同期下降了近1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下降了2个百分点。预算内工业企业的实现利税比去年同期下降14.5%,实现利润不到去年同期的三分之一,亏损额却上升了55.6%。国有企业的困难进一步加剧。一些地区和行业停产和半停产的企业增多,下岗职工数量增加。 总起来看,目前经济运行仍处于这次周期性变动的平稳回落阶段。宏观经济运行的有些指标较好,有些指标并不好。经济运行状况尚存在某些突出问题。深层原因主要是长期存在及新产生的结构性和体制性问题。 二、对当前总供求矛盾的分析 关于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矛盾,社会上存在一些不同看法。 一种意见认为,虽然今年以来总体经济继续平稳增长,物价涨幅也回落到一位数,但物价上涨的潜在压力不容忽视。今后宏观调控重点应当继续以控制通货膨胀为中心,加强对投资和信贷规模的控制。 另一种意见认为,当前一些企业产销率下降和亏损大幅度增加,主要是宏观政策控制过紧造成总需求相对不足的结果。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金融和投资政策应当适当松动,以缓解经济生活的主要矛盾。 第三种意见认为,目前总供求关系基本平衡。经济运行中所出现的困难和矛盾,主要原因在于:今年以来总需求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而供给则由于体制及产业结构等方面的深层原因,不能适应这种变化,没能作出及时的调整。因此主张今后应当在继续坚持适度从紧宏观政策的前提下,把经济工作的重点切实转向加快结构调整,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上来。 我们持第三种看法。理由如下: 从供求总量上看,据国家统计局测算,上半年社会总供给超过总需求9.7%。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历史经验,一般说来,上半年的总供给都大于总需求,正常差率在5-10%。因此,总供求关系是基本正常的。值得强调的是,计算总供给,不能把所有现实的生产能力都算进去。一是因为其中包含了一些因体制原因不能有效利用的生产能力,一些因盲目建设、重复建设而形成的过剩生产能力。二是一些传统老企业的部分产品早已不能适应市场需要,急需更新换代。如果宏观政策的目标是保证这些生产能力都开工生产,只能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正是从符合市场需求的有效生产能力的角度看,我们认为,难以作出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的判断。 但是,需求结构的明显变化却不容忽视。从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出口需求的构成看,据估算,1995年上半年,三项需求分别占社会总需求的19.85%、49.59、30.56%。(以现价计算)。与去年同期相比,投资需求所占比重上升了近2个百分点,消费需求上升了约4个百分点,而出口需求则相应下降了近6个百分点。需求结构的上述变化,从宏观上看,使经济增长由出口拉动向内需为主转变,因此,投资和消费的变化对经济的增长和稳定的灵敏度明显增强。从微观上看,在国内需求没有明显增长的情况下,一些面向出口的生产企业,尤其是轻纺工业企业的困难进一步加剧。企业、财政、银行间的相互拖欠的矛盾更加突出。 此外,三项需求的内部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表现在投资需求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较快,而更新改造投资增长相对较慢。最为重要的是出口需求结构的变化。上半年一般贸易出口下降28.5%,加工贸易出口增加14.6%,加工贸易出口已占出口总额的56.4%,预计全年将超过60%。上半年进出口贸易顺差比去年同期减少123亿美元。主要是一般贸易顺差比去年同期减少129亿美元。出口需求结构的这种变化,使得出口贸易对国内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明显下降。同时,也导致纺织、服装、玩具、旅行用品、箱包及塑料制品等大宗轻纺产品出口下降,使相关出口生产企业经营困难,效益下滑。 在需求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的同时,由于经营体制的制约和长期积累的结构矛盾,企业生产结构未能及时作出调整,从而导致生产结构与需求结构不相适应,给再生产的正常循环造成困难。 这一点从今年以来资金结构的变化特征也能明显看到。今年上半年,全国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增加额比去年同期增加3908亿元,比去年同期多1040亿元,增加23.3%。在国家银行各项贷款增加额当中,短期贷款增加23.95%,长期贷款增加22.48%。这说明,无论从贷款总量,还是从主要用于企业流动资金需要的短期贷款来讲,资金供给的增幅都不算低。但是,从上半年货币存量的增加结构来看,明显存在交易货币(M1增长15%)增幅偏低,广义货币增幅较高(M2增幅高达28.3%)的问题。货币流动性比率(M1/M2)由去年同期的41%,去年年底的39.5%,进一步下降到6月末的36%。由于交易货币增幅偏低,企业资金十分紧张。之所以出现这种资金供应不少,而交易货币却增长不足,企业资金紧张的状况,根源在于国有企业经营体制上还存在严重缺陷漏洞。企业得到银行资金后,往往因生产效益不好,或者大量将资金以各种途径向股市、期货、房地产投机等非生产领域转移,或者向各种非正常的成本性开支渗漏,显然,这种资金需求上的无底洞,是不可能通过银根的松紧所能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