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台湾经济在转型中不断发展。50年来,经过从内向型经济到外向型经济的转型,取得了举世注目的成就。当前,正面临世纪之交,台湾经济又开始新的转型,向高度开放型经济转变。这一转型对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 一、台湾经济的转型机制 综观各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一般都通过经济转型,从一个阶段转向另一个阶段,促进经济持续发展,达到预期的目标。战后台湾经济的发展也是如此。自战后初期至50年代,发展内向型经济,促进了经济起步。60年代转向发展外向型经济,实现了经济起飞。在此以后的30多年,致力于发展初级外向型经济和高级外向型经济,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目前,根据新的情况,正在转向高度开放型经济,试图顺利跨进21世纪。 高度开放型经济是比外向型经济更高级的自由港型经济,其基本特征是各经济领域在内外全面开放的条件下实现自律性发展。主要体现为:一是开放空间的全方位性。即同时面向内外市场,无差别地既开又放。二是开放时间的长期性。即开放时间无止境,即长期开放。三是开放领域的全面性。即同时全面开放各经济领域。从外向型经济转向高度开放型经济是战后台湾经济的第二次大转型。 台湾经济转向高度开放型经济,主要靠国际化、自由化和高级化来实现。其转型机制主要有: 1.贸易自由化机制。与世界贸易组织尤其是亚太经济合作部长理事会(APEC)所安排的贸易自由化进程相适应,台湾要推行既非出口扩张亦非进出口协调的贸易自由化政策。除对中国大陆贸易等实行特殊政策之外,将积极促进贸易自由化。 2.投资自由化机制。在初级外向时期积极利用外资,高级外向时期开始进行对外投资的基础上,适应亚太经济合作部长理事会(APEC)关于实现投资自由化进程的安排,将以投资自由化政策,进一步鼓励对内对外投资。 3.金融自由化机制。适应贸易与投资自由化进程,在开放或部分开放外汇市场,开始实行利率自由化的基础上,将完善境外金融中心,健全外汇和资本市场,进一步促进金融国际化和自由化。 4.产业高级化机制。在高级外向时期通过“工业升级”,台湾的产业升级有所进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经“科技升级”为动力,通过兴办智慧工业区等途径,将发展技术密集型或知识密集型工业,促进产业高级化。 5.环境优化机制。在外向型经济发展阶段环境问题已影响台湾经济的发展。环境保护问题台湾将实行一系列环保政策,净化和优化环境。 发展高度开放型经济的途径或形式,将不同于过去。在内向型经济发展阶段,台湾主要是以全面的替代进口工业推动经济发展,并无特别的途径或形式。在外向型经济发展阶段除以实行出口导向工业发展策略推动经济发展外,初级外向型经济起步时曾以设立三个出口加工区的形式带动加工贸易型工业迅速发展。在高级外向型经济发展时期,也曾在建立新竹科技园区的途径,促进产业升级。与此不同,进入高度开放型经济发展阶段后,拟以“亚太营运中心”的形式,试图将台湾办成一个“自由贸易区”,这是颇有创意而又兼具风险的设想。一方面,综观上述台湾经济转型的历程和未来世界经济与亚太经济发展趋势,“亚太营运中心”有可能成为台湾经济摆脱困境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但另一方面,若两岸关系问题处理不当,“亚太营运中心”就难以全面启动,导致整个台湾经济将遇到新的困难。 概括而言,台湾经济能否向高度开放型经济转型,关键在于“亚太营运中心”能否顺利运转和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台湾当局将“亚太营运中心”视为台湾经济发展的跨世纪工程。 二、高度开放型经济与“亚太营运中心” 当前,台湾当局为转向高度开放型经济,正在实行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措施。近年先后提出的重大政策措施有“南向政策”、“西进策略”及“亚太营运中心”设想。在此以“亚太营运中心”为重点,探讨转向高度开放型经济的机制,展望其背景。 (一)提出“亚太营运中心”设想的背景和原因 “亚太营运中心”作为台湾经济转向高度开放型经济的主要形式和长期目标,是在1993年7月1日公布的“振兴经济方案”中首先提出,1995年1月5日经“行政院”通过,正式成为跨世纪经济发展战略的。 台湾当局在世纪之交提出“亚太营运中心”设想,有其一定背景。 首先是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化趋势,尤其是适应亚太经济合作部长理事会(APEC)推动亚太地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进程的需要。一方面,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各国或地区经济正在进入更加国际化和自由化时代,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越益增多。跨国公司作为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主要载体,其经济活动十分活跃。特别是由于亚太地区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心,欧美跨国公司大量涌入这一地区,正在寻找立足点。而台湾可成为跨国公司进军中国大陆的据点之一,并以此带动经济转型,增强其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将促使世界范围的自由贸易进一步扩大,同时亚太经济合作部长理事会(APEC)“茂物宣言”已提出亚太地区于2010—2020年实现贸易自由化目标。大阪会议又提出了逐步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和措施。这要求台湾加快经济自由化步伐。为因应这一内外形势的变化,台湾当局设计了新的经济运行方案即“亚太营运中心”。 其次是改善投资环境,继续吸引外资,诱导台湾企业“留根台湾”的需要。战后,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台湾经济已迈向高度开放型经济。然而近年台湾的投资环境相对恶化,内外投资均呈下降之势。一方面80年代中后期以来对外投资迅速增长,仅对中国大陆和东南亚国家的投资就达3000多亿美元;但另一方面企业对岛内投资意愿持续低落,民间投资增长率下降甚至负增长。且侨外投资也呈下降之势,降幅达10%以上。其结果,产业空心化苗头正在出现。向高度开放型经济转型,要有健全的经济基础。首先是岛内经济要有活力。为此,台湾当局试图利用其经济和技术水平介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及地理位置适中,交通发达的条件,以“亚太营运中心”吸引跨国公司到台湾“安家”,并带动外资和岛内民间资本投资,共同参与国际分工和经济合作,加速经济转型,以适应世界经济和亚太经济发展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