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购销体制已经逐步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变,经历了统购统销—半控半放—放开—半控半放—放开—半控半放的改革历程,基本形成了国家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双轨制流通模式。粮食价格也随着购销体制的改革而逐步上扬。 考察历史的或现行的粮食购销体制及其价格,始终未理顺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和财政三者间的利益关系,影响了我国粮食生产总量的提高,削弱了财政调控宏观经济的能力。因此,必须深化改革,调整生产者、经营者、财政三者的利益,进一步提高粮食价格。同时,逐步实现农业集约化经营,较大幅度地提高我国粮食生产总量,为粮食购销体制的彻底放开,实现粮食商品化、经营市场化奠定物质基础。 一、八十年代以来粮食购销体制的变化及对价格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购销体制的变化大休可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1982年—1984年,其特点是打破了五十年代以来的统购统销体制,建立了半控半放的定购统销和议购议销相结合的双轨运行机制。 1982年—1983年,打破了统购统销旧体制,建立了平价、议价结合的双轨制,粮食价格平稳。我市稻谷平均售价分别为:0.12元/斤。1984年国家对定购粮实行“倒三、七比例计价”粮食价格有较大幅度提高。1984年我市稻谷平均售价为0.163元/斤,比1983年增长35.8%。 第二个阶段是1985年,国家放开粮食经营,国有粮食部门独家经营改变为多渠道经营,定购粮实行国家计划指导下与农民签订购销合同制,但保留了对居民的凭票凭证供应,即仍由国家管住销售价,粮食价格仍然呈现平稳态势。1986年我市稻谷平均售价为0.167元/斤,比1985年仅上升了1个百分点。 第三个阶段是1986年—1993年,其特点是国家恢复了粮食平价与议价相结合的购销体制,粮食价格又呈现稳中有小幅上升态势。我市稻谷增幅在1%—9%内波动。 第四个阶段是1992年—1993年,其特点是国家第二次放开粮食购销,并比照1985年的办法,与农民签订购销合同,同时取消对城镇居民的凭证凭票供应,即销售价格也放开,定购粮的销售价由各地、市、县按议购议销办法实行差率管理。由于定购粮的购销价格同时放开,导致1993年粮食价格巨幅增长。我市稻谷平均售价为0.462元/斤,比1992年猛增了69个百分点。 第五个阶段1994年—现在,其特点为国家再一次恢复了半控半放的购销体制,平价、议价双轨运行制改革为政策性经营与商业性经营两线运行机制。从制度上、组织上保证国家对粮食实行宏观调控的需要,初步形成了国家计划调节与市场自由调节相结合的双轨制流通模式,粮食价格有大幅度提高。 1994年—1995年,虽然实行了政策性经营与商业性经营的粮食购销体制,恢复了对居民的凭票、凭证供应,但由于1992年粮食放开后通货膨胀及粮食减产的影响,粮食价格每年均有较大幅度上升。我市稻谷平均售价分别为:0.462元/斤、0.611元/斤,分别比上年上升69%、31.9%。去年7月1日,在两线运行的基础上,国家再一次较大幅度地提高粮食价格。我市定购粮牌价特米1.47元/斤,比提价前增长了40%,同质量的市场议价米价格1.3元/斤—1.5元/斤,至此,定购粮牌价与市场议价粮价格基本并轨。 二、粮食购销体制演变中存在的问题 (一)两次放开经营是引起粮源不稳和牵动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 纵观我国粮食购销体制变化中的三个阶段,大多数年份采用了半控半放的双轨运行制或两线运行机制,粮食价格呈小幅上升的平稳态势。1985年国家第一次实行粮食放开经营制,当年收购计划未能完成,国家从丰收的地区多购议价粮,以保证城镇居民口粮供应。1985年我市稻谷平均售价虽然只上升1.2个百分点,但物价总指数比1984年上升了9.9个百分点,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物价涨幅最高年份。1992年11月,国家第二次放开经营,我市稻谷收购价有大幅度上升,1993年比92年的0.273元/斤上升了69%,达0.462元/斤。1994年我市物价总指数比93年多上升11个百分点。其中,以粮食为中心的22种主副食品价格比93年上涨了69.9%,全国其他城市也大体趋同,可见,粮食放开经营,粮价上涨成为牵动物价上涨的重要因素。 实践证明: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当各种经济成份、各种产业都与农业争资金、争项目、农业投入增幅相对减少的大环境里,在我国人多地少粮不丰的国情束缚下,粮食购销体制不能完全放开,只能实行半控半放的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购销体制。这个体制已经发挥并将在一定时期内继续发挥作用,才能保证城镇居民和相关工业的用粮需求。 (二)粮食购销体制始终未理顺生产者、经营者和财政三者间的利益关系。表现在: 1、粮食比价较低,种田低效益制约了粮食生产者积极性。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通过对粮食购销体制的改革及对农业实行的各项优惠政策,尤其是1984年的“倒三七比例计价”,1985、1992年两次放开经营,使粮食价格有了较大幅度提高。但是比之其他工业品价格,粮价仍然偏低。据统计,我市1985年—1994年十年间,主产粮稻谷的总成本从0.087元/斤增长到0.181元/斤,上升了1.08倍,平均出售价从0.165元/斤上升至0.61元/斤,增长了2.69倍,农民种田收入增长幅度比成本增长多1.61倍,农民收益显示增长态势。但在此十年间,我市物价总指数上升了9.3倍,比农民收入增长幅度多6.6倍,显然物价上涨抵消了粮食购销体制改革和国家优惠政策带给农民的利益,城乡剪刀差不是缩小了,而是扩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