冗员,即在一定生产技术条件、生产组织形式和产出规模基础上,经过岗位核定后的企业内富余人员,是当前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一大障碍,也是大企业结构优化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尽管至今对此尚缺少较为准确的计算,各部门及各地区的估算也有不小的差异,但从总量上看,较为一致和可信的估计,是冗员约占目前国有企业职工总数的20%左右。按此比例,在工业部门中,企业的冗员人数约在1100万人上下。 实际上,企业冗员问题远比统计数据所表现出来的情况复杂得多。一些可直接观察到的现象是,冗员的清退具有很敏感的社会效应,特别是在人数较多或采取过激措施时,极易引发冲突甚至社会秩序的紊乱;在绝对冗员的背后,存在着日趋突出的相对(结构性)冗员问题;在许多行业为冗员所累的同时,部分行业(如纺织)、部分岗位(如采掘一线,铸、锻造工种等)又存在着无人上岗和就业人员流动性很高的现象;等等。因此,解决企业的冗员负担问题绝不是简单的“清退”就能了之的,它实际上是“民有所取”、“心有所安”、“老有所养”和“病有所医”,以及企业结构优化等一系列问题的提出、扩展和延伸。同时,经济转轨时期特殊的历史条件,又一下子把这个长期积累下来的问题推到了企业改革的前台,使它既成为带有明显“解救”特点的短期对策问题;又是一个要为企业未来健康发展奠定稳定基础的制度创新问题。 显然,冗员同样是大企业改造与改组过程中不容回避的问题。为此,应当进一步分析和研究大企业中冗员的特点及其对企业行为的影响,冗员清退和安置存在的主要障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 一、冗员的特点 在国有大型企业中,冗员表现出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1.更为集中,表现在总量上,尽管不能将同一比例简单地用来匡算大企业的情况,但从典型的企业调查看,特别是考虑到大企业多数是历史较长的“老”企业,20%左右的估计至少并不过于保守。而且,大企业的冗员一般都带有“整装”性,往往以千计甚至万计。 2.分布极不平衡。除在地区上更明显地集中在老工业基地以外,新建的大企业问题较少,而作为改造与改组重点的老企业,冗员问题则十分突出。 3.与大企业一般机械化程度高和大批量生产方式的特点相对应,大企业职工中的熟练工人多,这一方面使职工转岗面临的择业机会相对较少,再就业的培训费用和“入门”成本较高;另一方面,企业根据生产要求倾向于雇佣青壮年劳力,而社会则易于接受适应性较强的年轻人的现实,又使仅具有一般生产技能的老职工处于冗员清退队列的前排和冗员安置队列的后排,处境明显不利。 4.长期延续下来的企业用工制度,在大企业中形成了更为稠密的嫡亲网络,“子承父业”及连带的血亲关系的扩延,不仅使企业内的人事矛盾十分复杂和人员调整的障碍加大,而且,也使得相当部分的家庭维持生计的基础变得十分脆弱,特别是在企业需要成编制地清退冗员的时候,这一问题就显得更为突出。 5.在不少大企业所在的城市,企业职工及其家属往往是城市消费市场的主体。由于城市结构的单一性和周边产业群体的弱小,城市本身对企业冗员的吸纳能力较低,因而对企业冗员的“溢出”构成了客观障碍。特别是一些因资源枯竭或开采效益递减,以及在战时经济体制下分散布局的军事工业企业,冗员安置及其区域转移的困难就更加复杂。 6.大企业都曾是或现在仍是所在行业和地区的骨干企业和财政支柱,贡献大,社会地位高,因而职工在心理上有较强的自豪感和对历史贡献的索取欲,这使得大企业的职工对企业本身和政府有着更大的福利预期和依附性。 二、解决企业冗员问题的主要障碍 冗员不是一个清退了之的简单事情。作为人力资源的一种“剩余”,冗员的产生、对组织的影响,以及冗员的安置都存在着很大的复杂性。冗员的解决不仅涉及到按人头计的安置成本应由谁来承担,而且,也涉及到由谁来清理和承担责任风险,以及职工再就业等障碍问题。 1.资金障碍 如果按照1994年的数据简单地计算一下,1100万冗员的安置需要社会为此提供1100万个新的就业岗位。如果在产业内部通过生产能力的扩大来消化,在技术有机构成不变的条件下,以现有国有工业企业职工人均占用资本金2.3万元和人均产值5.9万元计算,就需要投入资金6550亿元,或使工业总产值净增长2512亿元。如果由工业外部的第三产业来安置,以第三产业人均固定资产3.7千元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01万元计算,则需要资金330亿元,或使产值总额扩大到1100亿元。且不管这种计算是否准确,如由中央财政支付,就投资来说,两者分别要占财政支出总额的1.13倍和5.7%。这一计算仅具有账面意义,因为实际上,即使中央财政有支付能力,但投资本身也要受到市场需求规模总量和其它产业部门发展的约束。 因此,除财政支付能力以外,冗员清退所需的政策支持,关键是要解决一个“民有所取”的问题。无论是对政府还是对企业来说,清退冗员绝不是一次性资金补偿的问题,而是要在企业外部提供再就业的刺激,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对职工个人来说,如果再就业的机会成本过高(如丧失福利、住房等),或对再就业稳定性的期望过高,则有可能拒绝安置的机会。总之,从两个方面看,冗员的清退都不是在短期内能够见到明显成效的。这意味着在相当一段时期,冗员仍将可能是政府和企业难以摆脱掉的沉重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