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50多年来,特别是60年代以后的35年来,香港已从一个以转口贸易为主的商埠发展成为亚洲地区重要的国际贸易中心、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和信息中心。目前香港经济已经进入后工业化时代。表面上的繁荣,尤其是股市的高价位和房地产的过度扩张并不能掩盖香港经济所面临的一系列深层矛盾与问题。特别是1996年以来,在其两大贸易伙伴(中国大陆和美国)经济持续向好的背景下,香港经济增长下滑到历史低位,反映出英国管治下的香港经济在“九七”前后面临着严峻挑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正视和解决,香港经济衰退将不可避免,后工业社会的“英国病”和日本式的“泡沫经济”在香港将会重演。 一、经济形态转化:步泡沫经济后尘 经过1945—1951年经济恢复阶段和1952—1959年从转口贸易转为出口导向的经济起飞阶段后,香港经济经历了1960—1969年制造业迅速发展时期和1970—1979年制造业全面发展时期。至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香港经济完成了由转口贸易为主向轻工制造业为主的进程。 70年代后期,香港工业面临劳动力短缺以及高地价、高工资、高通胀的威胁,很难就地扩展生产以应付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恰逢1978年中国大陆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香港厂商充分利用其地缘优势,将大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北移内地,形成了“粤厂港店”的经济协作形式,在本港则着重发展金融、贸易、运输、地产、旅游、信息等服务性行业,逐步完成了香港经济结构由以轻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经济形态向服务业为主的贸易服务经济形态的转变。至1995年底,香港服务业对整个经济的贡献度(在本地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高达83%,超过80%的劳动力从事于服务业。 我们认为,过于依赖于服务业及其所依赖生存的外部环境而带来的表面繁荣是不可能持续的。完全依赖于房地产“一花独秀”的所谓“服务业”不过是步日本泡沫经济、空心经济的后尘。相比于东亚其他处于类似经济形态的国家和地区而言,香港经济90年代以来增长速度已远远落后,仅接近于美国的低速增长率。 二、90年代低增长、高通胀的下坡式走势 香港政府统计处的资料表明,进入90年代以来,香港经济增长率远远低于60、70、80年代的年均水平,呈明显的下降趋势。1991—1995年平均仅达5.5%。1995年底港府曾预测1996年经济增长率为5%,但由于1996年前7个月出口增长缓慢,故港府不得不将经济增长目标下调至4.7%。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如果剔除目前在建的几个基建项目(如新机场),1996年很可能仅达3.9%,将低于政府目标而成为历史最低位。香港人均生产总值增长率亦显现逐步下降的趋势。1991—1995年其平均增幅仅为3.76%,分别比70年代和80年代年均增幅下降2.65和1.56个百分点。 香港经济增长亦呈现出落后于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之趋势。据亚洲开发银行的报告,70年代香港经济增长速度在东亚国家和地区中仅次于台湾9.3%的平均水平;80年代平均增长率跌到6.6%,不仅低于韩国和台湾,亦低于大陆和泰国同期水平;1991—1995年,香港经济增长率明显低于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菲律宾除外)。纵观1971—1995年,香港经济增长率平均达7.03%,仅高于菲律宾和印尼,低于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 从今后30年东亚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率的估计值来看,香港经济年均增幅亦会低于东亚其他地区(见表1)。 表1 东亚国家和地区1995—2025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估计(%)
资料来源:香港《亚洲商业》1995年1月号。 与此同时,香港通货膨胀率却高于其他“亚洲小龙”,1985—1995年平均通胀率高达9.5%,比台湾、新加坡、韩国4—6%的水平高出近1倍。 低增长、高通胀和高失业的下坡式走势已经形成,本港经济增长缺乏后劲的致命弱点已经暴露出来。 三、产业空心化:香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减弱 1.本地产品出口在香港总出口中的比重不断下降。 对外贸易是带动香港经济起飞并将其推向繁荣的关键。而香港制造业的兴衰又和香港经济的起落息息相关。没有制造业的兴旺,就没有香港经济的起飞和繁荣。但从70年代末开始,本港制造业开始落后于其他重要产业。进入80年代,这一趋势进一步加快。这可以从制造业在本地生产总值中所占的份额变化情况看出。 表2说明,香港制造业在本地生产总值中的份额由1980年23.7%迅速下降到1994年的9.3%。与此相对应,服务业的份额则由1980年67.5%上升到1994年83%,在经济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至1995年底,制造业的就业人口已降到38万人,占总就业人口的13%,香港500多家上市公司中制造业约180家,占1/3左右。因此,香港经济已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然而,过分的产业空心化不但损害整体经济的增长潜力,而且也会危害服务业。因为服务业(如出口贸易、航运、金融等)的服务对象是厂商,一旦绝大多数厂商内迁或萎缩,服务业就成为无本之末,只能局限于服务地产业,其结果仅会步英国或日本前几年经济衰退的后尘。而且在目前世界经济实体中,尚无纯服务业的独立经济之例子。美国的近年复苏是因为制造业重新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