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下文简称《魔童降世》)的票房犹如盛夏的高温,一路飘红。火爆的票房引来了热烈的讨论,业内同行无不艳羡围观,普通观众也都畅抒己见,普遍认为《哪吒》创作态度好、动画技术好。 创作态度好显而易见。“这部电影最终写了66稿,历经两年剧本打磨、三年制作。”①虽然所有电影的制作都不轻松,但对于一个新人导演饺子来说这个过程尤为艰辛。 动画技术好有目共睹。“全片特效镜头占了近80%,由全国20多家特效团队制作完成。”“江山社稷图中四个人抢笔这个景的草图就做了2个月时间,总耗时4个月。而结尾的几个大特效段落仅测试时间都在3个月左右。”②就最终的观影体验来看,《哪吒》虽然比之迪士尼、皮克斯、吉卜力出品的一些动画电影仍有差距,但已经很具可看性,不负创作团队的苦苦打磨。 至于说到影片的故事、人物和主题,却出现了截然对立的意见。叫好的主要是说作品有新意——哪吒的造型和性格塑造突破了传统,老故事有了新讲法,有情义——李靖夫妇对哪吒的爱被展现得情真意切,有意义——“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抗争主题积极向上。但批评意见也不少,以豆瓣网上的影评为例,如“白马非马”的文章所说,《哪吒》有“一流的好莱坞视效,二流的商业运作,三流的剧本,不入流的价值观”③。大家对电影的差评恰恰都集中在其故事、人物和主题之上。一是认为故事情节薄弱;二是批评人物塑造断裂;三是针对主题,这部分的批评尤其尖锐。批评者拿《魔童降世》与《哪吒闹海》进行对照,普遍认为《哪吒闹海》里的反抗精神更为崇高有力,哪吒为民除害、为民牺牲,勇于斗争又顾全大局,和奸诈贪婪的龙族、苟且懦弱的李靖形成水火不容的鲜明对比。但到了《魔童降世》:“哪吒从自私自利到被亲人感动,敖丙从为亲人束缚,到摆脱家族束缚。导演眼里的对立,不过是从个人到家族之间的对照,格局狭义,家国天下,只占其一。”④哪吒从关爱百姓、为民除害,被改编成了与民为敌、只顾自己的自私鬼,从无畏的小英雄萎缩成了任性的“熊孩子”。 但比较遗憾的是,网络影评多是以主观感受为主,即使给出了明确的观点,也缺乏相应论证。因此,它们对影片的赞扬或是批评,都还需要我们做进一步深入的梳理、分析和判断。下面,我们就以上评论中最有争议的部分进行辨析,尝试回答这样一个问题:《魔童降世》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究竟是好还是坏?与《哪吒闹海》的立意相比,这部作品究竟是退步了,还是有所立新? 一、批评者似乎有理 《哪吒闹海》已是四十年前的旧作,我们不妨先回忆一下这部电影的大致情节: 东海龙王敖广伙同兄弟,烧山、降雪,无端作恶,驱赶动物入海,供其吞食。陈塘关总兵李靖的夫人生下一个肉球,李靖心怀惧怕对其砍杀,肉球却化作灵动的小孩,被太乙真人收为徒弟起名哪吒。哪吒逐渐长大,与梅花鹿嬉戏,与百姓小孩们玩耍。陈塘关大旱,百姓献祭求雨,龙王不顾百姓疾苦,要求供奉童男童女才肯降雨。哪吒和小伙伴在东海边玩耍时正遇上传达龙王无理要求的巡海夜叉,夜叉要抓哪吒的小伙伴,哪吒为救伙伴激烈反抗,打跑夜叉,惊动龙宫。龙王三太子敖丙气势汹汹带兵讨伐哪吒,哪吒英勇反抗,以少胜多,将敖丙打死抽筋。龙王震怒,找李靖算账,李靖慌忙赔礼道歉,哪吒却不服。龙王上天庭恶人先告状,被哪吒阻止,还被痛打。敖广假意应承不再作恶,哪吒放龙归海,谁知敖广却纠集了其他兄弟,制造恶劣气候让百姓受灾。李靖束手无策只知怪罪哪吒,夺走了哪吒法宝,使他无法和龙王决战。哪吒一方面因父亲的绝情心灰意冷;另一方面为了尽快将百姓从灾祸中解救出来,选择自刎而死。仙鹤收走了哪吒魂魄,太乙真人以莲花做骨肉使哪吒复生,又赐他新的法宝。哪吒法力大增,杀到龙宫,将敖广等众恶龙狠狠痛打,赶走其他恶龙,将敖广囚禁于石柱上,胜利归来,与小伙伴们团聚,后乘梅花鹿飞向天际。 《哪吒闹海》虽是旧作,但如今看来场面仍然鲜活有趣,例如哪吒自杀后龙宫庆祝的那场戏,八爪螃蟹奏乐,海螺王八表演,既充满了想象力又极具观赏性。当然,我们需要更多注意的是它的创作立意和艺术呈现之间是否做到了统一。《哪吒闹海》反映的是善与恶的矛盾,强调是非之间的斗争,主人公的历险是为民除害的过程,哪吒在斗争中不仅英勇无畏,且在陷入困境时不惜以个人牺牲来拯救集体。整部电影从最终呈现上来看,矛盾设计高度集中,每个人物动机明确,事件发展有始有终,情节非常清晰完整,主题也由此得到了完满有力的表达。 很明显,《魔童降世》的故事已经和《哪吒闹海》完全不同。影片中一句振聋发聩的“我命由我不由天”,将矛盾集中在“我命”和“天”之间,“我”显然是指哪吒本人,那“天”应该如何理解呢?一般都会认为是指“魔丸性本恶,迟早遭天劫”的命运预设。按照主题揭示的矛盾应与剧情呈现的矛盾相对应的原则,这个故事应该讲魔丸如何努力反抗自身恶的天性,最终如何努力反抗天劫。但实际上,我们在影片中看到的情节却并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