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经济增长方式,简单地说,就是决定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的结合形式及各种要素结合后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所谓集约型经济是与粗放型经济相比较而存在的,它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诸生产要素的合理构成的合力作用中,使经济得以稳定、协调发展的一种经济增长方式。它所包括的基本内容是追求规模经济,强调以内涵式为主扩大再生产,重视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促进经济的国际化。 一、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的主要途径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选准突破口和认清转变的主要途径。 1.要从主要依靠简单、重复地扩大生产基建规模转到对现有基础的挖潜、改造、改组上来,使新的能力投入带动旧资产存量效益的发挥,形成加数效益或乘数效益。经过四十多年的建设,我国已具备了相当的经济规模。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基本建设规模过大,战线过长,摊子铺的过多过散,重复建设比比皆是,使我们的产业结构、行业结构、产品结构不合理现象日益突出,资产效益日趋下降,大部分生产能力处于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状态,有的甚至闲置或自然消耗、坏死。如何使这部份存量资产活起来,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新的投入、对原有基础进行改造、改组,这就要求今后扩大再生产必须优先利用好现有的基础,充分发挥现有基础的作用,以做到投资少、见效快。它既能缓解当前我们存在的资金紧张问题,又能使我们闲置或不能充分发挥效益的资产活跃起来。 2.要从主要依靠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转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当今最新科技成果的充分运用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我国的装备水平和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产品加工深度浅,技术附加值少,能源原材料消耗高,资源开发利用率低,使我们的产品价值大大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是我们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不高、产品缺乏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大力加强科学研究和科技推广,建立科研、开发、生产和市场紧密相结合的运行机制,缩短科研与生产之间的推进周期,使科技成果在商品化的前提下,尽早进入企业。 3.要从投资主体多元化、利益驱动短期化形成的投资项目小型化、分散化、低水平重复建设状态转向按照规模经济要求和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及从全局出发参与地区竞争与国际竞争的要求,调整投资方向,集中分散资金,上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精、尖、新、大的项目,突出发展主导行业和龙头企业,带动经济全局发展。由于传统计划体制的影响和现实中地方经济实际存在的利益驱动,财政分灶吃饭形成的割据经济及与此产生的地方经济政策,在市场经济中不仅没有克服,相反由于地区、部门之间的相互攀比,使其发展加剧。它从整体上、全局上破坏了经济形势,使产业结构恶化,产品结构趋同,因此,既要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鼓励联合发展,组建大集团、大公司,发展支柱行业,又要通过有形的手,用政策办法和行政办法限制不合理的投资项目,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示范作用和政府组织、引导的作用。 4.要从主要依靠外部条件,转向主要依靠提高管理水平、降低消耗、降低成本、减少浪费、提高产品合格率、提高产品质量上来,提高经济增长的实际效益。一是政府通过宏观政策的调整。包括财政货币政策、产业发展政策、劳动就业政策等使生产要素配置向支柱产业、“瓶颈”行业倾斜,并通过法律法规形式净化经济环境,排除各种干扰,使企业能真正按市场经济规律和自身发展要求行使权力。二是企业内部要强化各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减少管理漏洞,杜绝各种损失浪费现象的发生,使现有技术装备在训练有素的职工作用下发挥最大的效益,进而实现在相同资金、人力、物资生产资料投入下的产品质量、数量的最大化和消耗最低、成本最低、效益最佳。 5.要从资源的简单开发利用、有水快流掠夺式生产经营转向合理开发、节约资源。把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结合起来,使经济在一定资源条件支持下,实现本地区、本部门的经济可持续增长。要使有限的资源在无限的人类消费增长需求过程中,不至于因资源短缺而使经济发展减缓速度甚至出现恶化现象,就必须实施资源节约型、合理利用型战略。当前应当特别指出的是自然资源,其中有很多是不可再生的。如煤炭、石油等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等。这就要求我们要实行资源开放利用与节约并举,并要把节约利用放在首位,实行综合开发、合理利用。并在实际生产中,利用先进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减少资源消耗,杜绝资源浪费,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特别要从政策法规上限制那些耗能高、耗资源多的落后工艺、技术、产品的投入运行,必要时要坚决砍掉,真正做到“不吃子孙饭”。 二、促进集约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的配套措施与相关政策 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我们在宏观经济环境上、中观经济指导上、微观经济政策上,远没有为集约经济的推进创造良好的空间与条件,研究与制定推进其发展的政策与措施则显得尤为重要。 1.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经济体制改革是生产关系的调整与完善,其目的是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力发展。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则是要解决生产力如何发展问题,这两者之间既有密切的联系,又不能相互替代与混淆。从根本上讲,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建立在经济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基础之上,要以改革作为动力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当然,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也会作用于经济体制改革,使其深化和加快,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使两者有机结合,协调发展,同步进行,相互促进。尤其要加快企业改革步伐,因为我们的企业还没有真正成为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实体。粗放经营在经济增长方式上仍然占据相当地位,并得到保护,使企业缺乏向集约型经营转变的外部压力。因此,企业改革不推进,经营增长方式也不会转变。在当前,企业改革主要应当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和技术改造、强化管理结合起来,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合理优化安置富余人员,并逐步解决老企业负担过重等问题,以建立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微观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