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的理论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增长的加速而日益发展和不断完善。人类进入20世界以来,经济增长和结构转换加速,结构转换对经济增长过程的影响明显加强。各部门、各产业的协调发展,成为各国经济稳定增长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对经济发展和结构转换之间关系问题的研究。30、40年代,阿费希尔和柯林·克拉克先后提出了“三次产业”划分方法,从经济发展史的角度研究了产业结构的演变,揭示了经济发展、人类需求变化与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这是一个经济增长率和结构转换速度都相当高的时期。在各国产业结构中,农业(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急剧下降,工业(第二产业)所占比重稳中有降,服务业(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迅速上升。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有所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各国产业结构逐步向现代化或高级化的方向演变,即以农林水产业为中心的产业结构向以工业为中心的产业结构转移,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和就业中的比重提高,并向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尤其是第三产业中的信息业发展特别迅速,据认为,信息产业在未来将发展成为第四产业。 一、当代世界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 在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变化的一般趋势是:在发展初期,农业(初级部门)的比重急剧下降,工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比重相对上升;在发展成熟期,农业(初级部门)和工业(制造业)的比重都出现下降趋势,服务业比重则保持上升趋势,我们可以通过各产业占GDP中的比重和就业人口(劳动力)比重的变化比例反映出来,见表1和表2 表1世界产业结构的比重变动 GDP的分布(%)
资料来源:根据世界银行《1988年世界发展报告》、《1991年世界发展报告》、《1992年世界发展报告》整理。 W为加权平均 从表1、表2中可以看出,战后以来,属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产业结构的比重上,正经历着上述变化,即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GDP和人力资源的分布发生着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趋势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规律。但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由于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和工业化的水平上,产业结构的变化,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战后发达国家农业所占比重下降最多,工业所占比重稳中有降,服务业所占比重迅速上升;而发展中国家则不一样,增长最快的部门是工业,其次是服务业,农业呈缓慢下降趋势。 表2世界一些国家就业人口的产业结构比较(1988年占就业人口的%) 国别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低收入国家 中国(1990年) 60.021.4018.60 孟加拉国 62.610.8026.6 印度 56.59.8 33.7 巴基斯坦 41.310.2 48.5 印度尼西亚54.49.0 37.6 中下收入国家 菲律宾43.49.7 46.9 埃及 38.213.4 48.4 泰国 72.45.9 21.7 中上收入国家 巴西 25.217.3 57.5 墨西哥22.920.1 57.0 匈牙利20.931.3 47.8 韩国 19.027.4 53.6 阿根廷13.033.8 53.1 高收入国家 美国 3.0 19.078.0 日本 8.0 23.668.4 英国 2.1 20.177.8 法国 6.7 19.873.5 西班牙13.821.0 65.2 资料来源:《重大战略决策—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 战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产业之间比例关系变动情况表明:战后在发达国家,由于已经完成了工业化的结构升级过程,开始转向用工业发展的成果去加强农业(初级部门)的现代化水平。与此同时,经济的高度发达已能够保证将主要的人力和资源用于服务业的发展,追求后工业社会福利效应。在发展中国家,由于正处在工业化起步或发展阶段,其结构升级的着力点主要是加强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而服务业的发展则主要是服务于工业化的发展目标。由此,战后产业结构变化便表现出两大趋势:一是以发达国家为核心的服务业规模的迅速扩大,以及工业化成果向农业及初级部门的广泛应用,使这些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巨大提高,促使这些部门的劳动力大幅度向第三产业转移;二是以发展中国家为核心的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及由诸因素决定的农业的相对落后。服务业虽有发展,但上升比重不大。 二、三次产业向四次产业的演进——信息产业的崛起 当今的世界正进入信息时代,信息产业的发展突飞猛进。在未来,信息产业将成为世界经济的命脉——第四产业。 据统计,1990年,全球电话机信息产业硬件产值达8,000亿美元,其中日本及远东地区2,560亿美元,占32%;北美2,320亿美元,占29%;西欧1,840亿美元,占16%。预计到2000年,全球将增加2.56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