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290(2019)0016-0005-07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提出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1]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改革做出的重要部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制度设计创新。 一、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需要创新制度设计 制度安排或制度设计对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之重要性毋庸置疑。制度,“归根到底是行为规范或准则”[2],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服从程序和道德、伦理的行为规范”[3]。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基础上,逐步建立起了现代职业教育制度体系框架,而现代职业教育制度体系的形成又进一步促进了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教育强国、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对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出新的时代要求,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职业教育制度。 (一)职业教育是一种不同于普通教育的教育类型,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安排 任何一种教育类型都有与其教育功能相适应的内在结构和活动特征。教育是一种实现个体发展和社会化的活动,而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活动,既是一种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与个体身心发展需要相互结合、实现人的社会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促进个体与职业世界结合的教育活动。[4]实现人的社会化的目标与满足人的职业生计和生涯发展需要目标的高度统一,决定了职业教育具有不同于普通教育的教育对象、培养目标、体系结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评价方式等内在结构,体现出职业教育具有教育需求与产业需求结合、学校育人与企业育人协同、个体个性化发展与职业化发展统一的“跨界性”特征。这一“跨界性”特征决定了职业教育需要具有不同于普通教育,体现其内在规律和特征的结构、规则、程序、规范、机制等制度安排。将体现人的个性化、社会化程度的学历证书与体现产业、企业与职业岗位综合职业能力水平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互衔接和融通,正是现代职业教育制度框架关于人才培养模式、评价模式的制度设计。 (二)提高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需要相应的制度作为保障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充分就业需要,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这是建立职业教育体系、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逻辑起点。在历史的长河中,职业教育伴随着工业化、现代化兴起并不断发展到今天成为独立的体系,经历了从建立在手工作坊师徒关系基础上一对一的传统学徒制向规模化培养的学校职业教育、学校与企业合作教育等教育组织形式转变的过程,实现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全面性(职业知识、技能和素养的全面发展)、系统性(职业知识、技能和素养培养的系统化)和普遍性(岗位或岗位群的通用性要求与同一人群的普遍性需求),也实现了人才培养的规模化。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新技术层出不穷,生产方式、劳动组织形式、工作手段和劳动者职业岗位不断变化,新的职业不断涌现,职业更迭速度大大加快,职业周期大大缩短,这对职业教育提出新的要求。职业教育要在坚持人才培养的全面性、系统性和普遍性的同时,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针对企业技术提升与生产和服务更新换代需求、劳动者个人就业创业及能力提升需求,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要求纳入教学内容,采取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针对性、灵活性,缩短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时间,提升学生就业创业本领。建立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互融合的教学制度,是实现人才培养的全面性、系统性、普遍性与针对性、长期性、灵活性统一,不断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根本保证。 (三)激发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的内生动力,需要相应的机制创新 职业教育涉及政府、行业企业、院校、学生及其家长、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方,行业企业、社会评价组织在职业教育标准制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中具有重要作用,办学主体多元化是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区别于普通教育的重要特征。但由于各利益相关方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其行为动机、方式各异,特别是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追求利润的行为动机和等价交换的行为方式以及市场竞争的机制,不同于公共管理部门的非营利性和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的行为动机及其非竞争性机制,带来了各利益相关方在职业教育办学目的和利益诉求上的非一致性。这种目的和利益诉求的不一致,需要建立一种有利于调动利益相关方积极性的机制,通过机制创新激发利益相关方,特别是行业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举办职业教育这一公共服务的内生动力,从而建立起职业教育的多元办学格局。建立这样一种机制,就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起政府和市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相得益彰的新型关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监督管理作用,实现公共服务的社会化,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益。用社会化机制招募遴选社会评价组织承担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制定、教学资源开发、师资培训、考核发证等职能,通过竞争机制做大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并提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含金量,是职业教育机制设计的重大创新,也是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必然要求。